-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2009/12/20 16:37:3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1945年出生于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1969年创办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是万向集团的前身。
1991年万向产值已经过亿。当年5月,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
2006年万向投资金融、农业等领域。年营业收入计划超过260亿元。
鲁冠球于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他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去年万向集团的销售额达到68亿元,今年8月份万向集团用280万美元收购了UAI,这是一个有摘牌可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叔叔是万向集团的顾问。虽然万向集团今天还没有股份化,仍被称作乡镇企业,但万向集团事实上已是一家民营企业。
在探求鲁冠球成功的奥秘时,有记者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名字叫鲁冠球。是否是从小就想当企业家,要誉冠全球?”他听罢开心地笑了:“不!我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我记忆时曾想过当这个家、那个家,就是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的。”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鲁冠球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毕业,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3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镇上磨米面,很不方便。鲁冠球想,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可赚些钱。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支持,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勒紧裤腰带凑了3000元,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那样一个年代是禁止私人经营的,鲁冠球的米面加工厂被迫关闭。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1969年,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带着他的伙伴,去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所谓的农机修配厂其实只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和自己准备盖房的材料,把所有资金投到了厂里,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了这个工厂的命运上。
鲁冠球接手的时候,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生产的万向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工厂有半年不能按时给职工发工资了。鲁冠球组织30多名业务骨干,兵分几路,天南海北,到处探听汽车万向节的生产销售情况,周旋于各地汽车零配件公司之间,为产品找销路。
当年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在山东胶南县召开。得到消息后,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带了销售科长,满载“钱潮牌”万向节产品直奔胶南。因为是乡镇企业,根本进不了场洽谈业务。鲁冠球说:“那我们就在场外摆地摊”。他与供销科长就把带去的万向节,用塑料布摊开,摆满一地,一连3天。那些进进出出的财大气粗的汽车客商,连眼也不斜一下。鲁冠球想着如何吸引顾客就派出几人到里面订货会上探个究竟。一打听,原来买方与卖方正在价格上“咬”着,谁也不肯让步。这时鲁冠球就测算着:“假若自己的产品降价20%,也还有薄利。好!那我们降价。”说着就马上要供销员贴出降价广告。这一下摊前顾客就蜂拥而至了,“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比订货会上的差,而且还比许多厂家好,价格要比其他厂家低20%,一下就过来了不少订货单、要货单。晚上,他们回旅社一统计,订出210万元。这一炮就打响了。
鲁冠球深有体会说: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竞争。因此,他以后就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原材料涨价时,别的厂都在提高价格,他就是坚持不提价,把原料涨价损失,用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来消化掉,坚持薄利多销,从而使“钱潮牌”产品牢牢占领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创出了“万向节奇效”。
鲁冠球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成绩上,他这时看得更远,谋得更深了。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事实证明,鲁冠球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元,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他吃过许多没有自主权的苦,因而坚决主张在承包责任制中,只要经营自主权,不拿奖金。到1993年止,鲁冠球共放弃的承包奖金已达300余万元。
“现在我们厂是搞股份制了,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商场,工农商都有了,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江南乡村是富了些。今后我厂要开始第二次创业,把现有的集团股份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技术密集型大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再扩大规模,向大西北进军。要把企业的部分资金投入到大西北去,到那里去办万向节厂,去发展经济。”这就是鲁冠球的胸怀,一代农民的胸怀。
鲁冠球认为一个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靠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按经济规律办事。将利益原则和效益原则相结合,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则结合起来呢?他创立了一个“两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职工的“脑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厂内建立了一套激励型的结构工资制,即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按资分配的构造式——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占总收入25%左右,这是福利性质的,只要按时上下班,就能得到这部分报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劳动效益分配,即奖金。这部分是“大头”,占总收入50%以上。是激励型,全浮动的。有效劳动可给奖金,效益超高,奖金越高;无效劳动,就不给奖金;如果是有害劳动,不但不给奖金,而且还要受罚。按效分配合理地拉开了收入档次,如1992年有的职工年收入可达15933元,最低的只有668元。这种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职工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按资分配,即按资金投入多少分配红利。为了体现投资的合理、鼓励职工长期为厂作贡献,他允许合同工、固定工向厂里投资,一年工龄投资1500元,平均工龄10年的,即可投资15000元,按分红率20.07%计算,一个职工即可分得3000多元,这部分占总收入25%,一个工龄15年的职工年总收入平均可超过1万元。这种分配形式,使职工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鲁冠球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但科技要人去掌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能发财,就能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求贤若渴的鲁冠球宣布: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工程师和技术员,愿付出一定的“培养费”,向各大专院校争取分配大学生。同时他又在本厂、本乡、本市(县)甚至越出市(县)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进厂,送厂内职工进高等院校代培。他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方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大专生。同时,他又向专家、教授发出聘书,组织一个厂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请到厂里向他们咨询请教。著名管理专家、浙江大学王爱民教授,是他的长期顾问。鲁冠球自己也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周星期三这天,他都从萧山赶到杭州市区的浙大参加学习。
他对发挥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说: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资都在原基础上向上加两级,奖金少的几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让他们在技术方面自主负责。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他又想出了企业里要造就一大批企业家的想法。他在厂内分小核算单位,对各车间、分厂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厂内,把厂内原来工人向仓库、向上道工序的领用制,一律改为买卖制,使人人讲究经济核算,同时,对各分厂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在承包合同签字会上,他宣布:“凡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提高,对国家有贡献的事,你们都有权去干,自主地去闯。凡是企业有的自主权,你们都拥有,凡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都可来集团总公司找我。”这样,他对各分厂大胆放权,让他们去闯,去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人才有了,技术有了,质量问题就成了鲁冠球考虑的头等大事。鲁冠球在质量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从安徽芜湖客户寄来要求退货的信,说发到那里的万向节出现了裂逢,鲁冠球拿着信纸,立即找来了供销科长,对他说:“我们厂的信誉最重要,你马上把合格产品连夜送去,换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鲁冠球想:那些已发出去的货,其它地方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信誉,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他立即组织30多人,跑遍全国各地,走访用户,凡有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保管不善生锈、运输途中碰撞造成损坏或有病疵的,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新的合格产品。这一背,就背回来了3万多套。鲁冠球把它堆在厂中间,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要大家对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好以后,他就带头把这些次品装进麻袋,统统送进了废品公司,一合计,共损失43万元。工人们心痛了:“鲁厂长,这些产品再维修一下总可以用吧。”也有人发牢骚:“这几十万元钱,我们几百年也赚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但鲁冠球却铁青着脸说:“生产出这样的次品不仅是对‘钱潮牌’万向节信誉的损害,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一个厂的信誉是最重要的。今后凡是哪个人出了次品,就罚款,就砸饭碗。”这一来,谁也不敢对产品有丝毫马虎了。
鲁冠球在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在改进设备上狠下功夫。他将厂里的设备折旧制度,由15年逐渐改为5年,折旧率改为20%,将税后利润的80%用于更新设备,并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精尖的机床,先后投入设备的资金达1500万美元。这样从制度管理、质量意识和设备上三管齐下,狠抓质量,使“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断提高: 1986年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 1987年荣获产品质量银质奖并成为全国同行中惟一的国优产品;企业于1990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2年被列为全国大型企业,还被评选为中国百家知名企业第43位,乡镇企业第一位。由于管理上、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机械工业部把杭州万向节厂列为全国3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厂之一。从此,“钱潮牌”万向节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但鲁冠球看得更远,看到的是广阔的国际市场,他说:“单是会赚本国的钱,不算什么本领,有本领,就要去占领国际市场,赚外国人口袋里的钱。”
鲁冠球抓住质量、价格,以优质低价,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与外商打起了交道。他到处搜集国外万向节的市场信息,寻找一切机会,让“钱潮牌”万向节在外国人面前露面,广交会、泰国评选会,大的小的交易会都参加,200套、300套等小批量都卖。国际市场竞争是激烈的。鲁冠球和全厂职工憋着一口气,齐心协力开发出60多个新品种,凭自己的实力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前西德、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不仅是万向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万向人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课堂”里,学会了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同时也使鲁冠球认识到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让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设立自己的公司。设立海外公司的地点选择在美国。鲁冠球认为,一则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其市场辐射面广,只有取胜美国,方能取胜全球;二则美国拥有通用、福特、克来斯勒等代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最大型国际公司,万向的产品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必须要进入最高领域。
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这是集团创办万向美国公司时订了三大目标,第一在美国树立万向的形象,把产品打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主机配套的领域;第二搜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集团,以拓展新的领域;第三优化组合国际资源,尤其是要让国际资本为我所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三大目标最后都得到了实现。
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终于叩开了通用公司之门,为其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展望未来,鲁冠球满怀豪情。万向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又绘制了一幅中长期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10年实现两个三级跳,由省前10位跻身于全国100强,世界1000强;由省级集团跨入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 上一篇: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
- 下一篇:苏树林(中石化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