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本仁(中冶集团董事长)
2009/12/20 17:59: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刘本仁(中冶集团董事长)中冶集团董事长—刘本仁
1965 年加入武钢,历任武钢热轧厂厂长、武钢生产部部长、武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989年4月--1992年11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1992年11月--1993年8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1993年10月至2008年8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8年8月至今,担任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7月中旬的一天,烈日当空。在北京汉华国际酒店的一间会议室里,作为神华集团的外部董事,刘本仁出席了有13位董事参加的神华集团董事会会议。
这大概是他出任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董事长之前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8月15日,在近百人参加的中冶集团领导干部会议上,戴深色框架眼镜的刘本仁和中冶集团原董事长杨长恒分坐于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勇的两侧。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局长姜志刚宣读了国资委关于对中冶集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刘本仁任中冶集团董事长,王为民任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冶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长恒等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从当天出版的《中冶周报》上,看不出这一变动的任何征兆,封面位置依然是“8月8日,杨长恒和山东聊城市副市长路广业共同为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成立揭牌”的照片。这次中冶班子调整也称不上正常的“新老更替”,因为原董事长杨长恒甚至比刘本仁还小两岁。事实上,接近中冶集团的内部人士也只是“比8月15日早几天”得到将有新领导到任的消息。
刘本仁,这位64岁的“钢铁老兵”在退出武钢领导岗位三年后,再次出山,执掌一家中央企业。
带领武钢实现二次腾飞
接触过刘本仁的工作人员说,他看起来儒雅、温和,话不多,“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得多” 。
1965年,从武汉钢铁学院毕业的刘本仁加入武钢,历任武钢热轧厂厂长、武钢生产部部长、武钢副总工程师、武钢副经理,武钢总经理、董事长的职务。至2004年底退休,刘本仁为武钢效力长达40年。
中刚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评价说,刘本仁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的11年,武钢集团实现了第二次腾飞,成为国内一流钢铁企业。他的突出贡献在于成功主导了武钢的大力度改革,包括主辅分离、安置人员就业以及整体上市等。
1993年,刘本仁就任武钢集团总经理。在国有特大型企业中,武钢率先提出“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改革举措。经过大规模剥离、减员,钢铁主业人员由当初的十几万人减至目前的不到2万人,人均年产钢由当时的42.5吨提高到2003年的470吨。为实施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加快武钢集团的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7月,武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3.2亿股A股。2004年6月,武钢股份增发20亿股,其中12亿股向武钢集团定向增发,8亿股向社会公众发行,募集资金90亿元,全部用于收购武钢集团的钢铁主业资产,使武钢集团在中央企业中第一个实现整体上市。中冶集团有关人士指出,刘本仁任职中冶集团董事长和他在武钢集团成功实现整体上市中积累的经验不无关系。
“刘总特别重视技术改造”,武钢集团的内部人士指出。在他看来,刘本仁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1997年,刘本仁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在任时期,武钢自筹资金350多亿元用于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明显优化,部分主要技术装备跃居国际一流水平。武钢被评为全国综合技术开发能力百强企业第二名,在冶金系统名列第一。
整体上市大大提高了武钢的价值。2004年,在钢铁全行业利润增幅回落9.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武钢实现利润191.79%的增长。有人如是说,“刘本仁在任的11年,成为武钢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对国家贡献最大、职工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外部董事任董事长第二人
2004年12月30日,62岁的刘本仁从武钢退休。11个月后,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神华集团董事会试点工作会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出席会议并讲话。作为受聘的神华集团4位外部董事之一,刘本仁微笑着从李荣融手中接过聘书。
直到8月15日被宣布为中冶集团董事长,刘本仁担任神华外部董事接近两年。据神华集团董事会办公室有关人员透露,刘本仁目前仍为神华外部董事。
从外部董事到董事长,在中央企业外部董事群中,刘本仁是第二个。2005年12月,苗耕书被任命为中外运董事长,之前他是铁通集团外部董事。2004年底,苗耕书从中国五矿集团领导岗位上退下时,曾表示“我相信国资委也在考虑怎么样充分利用我的经验。受组织培养这么多年,我想组织是不会轻易浪费掉这些资源的”。
对于苗的这种说法,国资委研究中心相关人士也深表赞同:“这些中央企业退休下来的领导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化的眼光使得他们完全有能力在央企董事会试点企业中担任董事。”
有消息人士指出,当初苗耕书出任中外运董事长是在中外运高层权力斗争激烈,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是非常时期的选择。而从中冶集团目前的情况看,刘本仁并非临危受命,组织上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
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认为,和央企董事会试点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称呼为董事和外部董事的惯例不同,国外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分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在国外,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长的例子并不稀奇。”如果刘本仁的上任并非中冶集团股东大会做出的决定而只是上级的任命,“对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意义不大。事实上,刘的领导能力和经验对中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操刀中冶整体上市?
中冶集团的全称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目前,中冶集团拥有总资产830亿元,拥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50000人。2006年,中冶集团以901亿元总营业收入和70亿元利润在中央企业排名中分列第22位和35位。利税总额自2001年以来连续五年翻番。
2004年,中冶集团的年收入还只有450亿元,相当于当时世界500强规模最小的企业年收入的一半。但在2005年1月的中冶集团会议上,当时的董事长杨长恒就提出2010年冲刺世界500强的目标。有资料显示,2001年到2006年这六个年度,中冶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了37%。“现在看来,有可能提前达成这个目标。”中冶集团内部人士指出。
中冶和武钢,尽管所处行业不同,但刘本仁对于中冶应该并不陌生。用比较直白的话讲,中冶以前就是“建钢铁厂的”。中冶内部人士称,中铁工程集团、中铁建设集团公司仍是他们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以今日的眼光看,中冶集团传统的经营领域已发生了深刻变迁。2005年,中冶制定“二五”规划,明确开始战略转型。在多年的高速成长中,中冶的业务范围已经由传统、单一的工程建设领域向EPC工程总承包、金属资源开发和造纸、技术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四大主业结构转变。有资料显示,2006年资源开发特别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是中冶集团所有业务板块中增长最快的,增幅达到81%。从2006年5月8日起,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这种适度多元和综合化的四大主业结构,有利于规避过去单一结构风险,有利于提高集团的发展能力。“转型也是市场的需要。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只有5亿吨,和国际的同行业相比我们的钢铁企业还相当小,我们大部分的市场在国内,没有新上的钢铁建设项目就只得在相关、互补的行业上延伸。”中冶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但是,频繁的并购扩张也带来了专业人才的缺乏、资金的紧张。这是中冶集团转型目前遇到的瓶颈,也将是摆在新任董事长刘本仁面前的两个难题。“国资委从没有增加过中冶的资本金,我们投资的一些项目比如矿业,周期长、风险大,投入高。目前集团整体资本负债率偏高。”中冶集团相关人士解释道。
除了面对转型中的两大难题外,在国资委加快推动央企整体上市的背景下,武钢整体上市的操盘手刘本仁对于中冶的价值不言而喻。
- 上一篇:张喜武(中国神华集团董事长)
- 下一篇:闫希军(天士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