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十二五”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被赋予重任
2011/12/22 14:43:2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纺织“十二五”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被赋予重任随着技术在纺织业中扮演的角色日益举足轻重,纺织业将在下一个十年变身,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迈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用纺织品成新宠
“十二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是,产业技术创新被赋予重任,而大量应用高新纤维的产业用纺织品亦被寄予厚望。
高端纤维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词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提高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关键技术的创新,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超纺、高纺、功能性、差别化等纤维技术的创新,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的技术研发创新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纤维技术的研发,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与高科技有着密切联系的产业用纺织品也将搭上飞速发展的列车。
产业用纺织品包括16类,如建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库大坝要用到的土工布,建筑用膜材料,医用人造皮肤、人造血管,甚至火箭整流罩等。
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五大领域——农业用纺织品、医疗用纺织品、卫生用纺织品、车用纺织品和建筑用纺织品在凝聚高科技加工技术之后,将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发达国家,纺织业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包括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其中,产业用纺织品所占的比重在日本和德国超过60%,在美国超过40%,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今年刚刚达到20%,未来十年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在成长阶段,预计有1万亿元的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产业用纺织品中的绳、索、缆,纺织带和帘子布、非织造布三大类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71.9亿元,同比增长28.8%,产销率96.6%。东兴证券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速在20%~25%之间。
出口方面,1~5月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额达到66.8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尤其出口单价普遍上涨。
“没有品牌才是真正的痛”
据悉,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家纺、服装等终端消费品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大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小型企业则向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工业产业布局也将得到调整,由东部主导向中西部迁移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发展高端产品,而具有天然纤维等特色资源的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纺织工业,而中部地区巨大的市场为纺织企业提供消费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收获纺织行业世界大国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大国离强国的距离岂止一字之差。“大国”是用低成本、低利润和高能耗换来的——在丝绸、羊绒等原料出口为主的行业中,这一点尤为明显。
我国为全世界提供90%以上的丝绸、羊绒原料,其中不乏国外顶级奢侈品牌。从客商流转到终端消费者的一步之遥,利润之差可达十几倍,长期处在产业链底端的中国纺织业往往将利润“拱手让人”:正是福也OEM,祸也OEM.
郝氏维信投资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孟凡深曾向记者透露,一件普通羊绒衫成本及加工费大概600元~800元左右,但贴牌走出国门再返销中国则上万元一件。“这就是品牌的差距。”
江苏吴江鼎盛丝绸总经理吴建华则表示,今年的出口形势日趋严峻,已经不能再满足于出口低附加值的原料,“不能甘为他人做嫁衣”,只有面料创新和品牌培育才能使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同样的面料,我们的客人转手之后,价格比原价贵十倍,我们并不比别人差,没有品牌才是真正的痛。”
或许是依赖心理使然,入世之初的出口企业靠低价原料赢得世界市场,但却无暇磨剑提升品质、品牌,这一条路竟然一走就是十年。
尤其是近几年,“钱荒”、“电荒”、“用工荒”与“高成本”、“高税负”纷至沓来,正一步步蚕食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利润。随着国内成本的上升,中国纺织出口产品以低价开拓市场之路已经越走越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在品牌积淀上差距甚远,难以望其项背。具有传统优势的服装加工行业,亦面临东南亚国家更具冲击力的低价竞争。要破解难题就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
- 上一篇: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锁定五大行业
- 下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已基本制定完毕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