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2011/12/13 17:08:4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食品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一、中国食品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食品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6.31万亿元,较2009年增幅达27.5%,占同口径全国工业比重8.9%。食品工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引领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及物流等相关产业不断进步,已成为推动国内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2011年一季度食品工业延续上年良好发展走势,实现利润1167.58亿元,同比增36.5%,利润率7.36%。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表示2011年中国食品工业生产规模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将超突破8万亿元,增幅达26.8%。
近年来,国家在食品产业各个链条的发展上不断出台新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出台减免农业税、农业补贴、收储涉农产品等强农惠农政策,沿海食品企业为降低物流、用工等成本向中西部原材料基地和流动人口常住地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中高端市场稳步增长、农村大众化市场将逐步发育成熟……
中国的食品产业做得也是风生水起,中粮、双汇、五粮液、青岛啤酒等二十余家食品集团规模突破百亿,宁高宁、刘永好、宗庆后等优秀食品企业家引航潮流,大众媒体上的食品广告铺天盖地……然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食品产业也隐藏着诸多发展瓶颈:
中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越来越依赖规模的扩张,行业利润率出现缓慢下降的走势,这有可能波及全行业的平稳运行。2006-2010年,中国食品工业年平均利润率分别为6.6%、7.4%、7.2%、7.4%、6.4%,其中2010年为最低;
中国食品价格上行压力依然较大,“受全球流动性充裕、世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油价高位运行、国际局势动荡等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持续上升,输入性通胀有可能继续加剧,向下传导的压力加大,预计全年食品价格将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呈现走高趋势;
食品贸易逆差加大是中国2010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的另外一个特点。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市场。2010年中国食品进口额598.6亿美元,同比增29.4%,增幅高出食品出口额增幅10.9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47.2亿美元。熊必琳预计,今后中国食品进口强劲的势头仍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一些食品企业家经营思路狭隘,富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社会使命感的企业家却不多见,在中小企业中,有人依然陶醉在“权利寻租”中攫取第一捅金的自我满足中,有人抱着“农民式的狡猾”固步自封,破坏游戏规则的“恶意竞争者”也屡见不鲜。很多食品企业家身陷繁冗管理实务,无暇顾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议题,企业经营局限于内部运营管控的精耕细作,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等职能严重缺失;
国内市场、国际竞争,加工业状况不容乐观,大豆产业已经被外资“攻陷”,玉米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令人堪忧……
中国的食品产业发展不仅存在因受国际国内经济政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其自身的内部反面因素也慢慢侵蚀整个行业,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要健康且持续,必须首先进化影响其的外部经济产业结构,而后调整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
二、中国食品产业结构及其分析
(一)产业结构释义
所谓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产业优化包括: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五个特征。产业结构变动的四大影响力:
(1)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与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
(二)食品产业结构及现状概要
目前对于食品产业这个细分的行业,还没有标准的“食品产业结构”的定义,因此,本文接下来将把上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四大影响力引入到食品行业,简要分析一下目前的中国食品产业结构状况。
总体上讲,中国目前国内的食品工业不仅有着利好的政策导向和发展基础,还有公认的刚性市场空间。2011中国“十二五”开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判断,为食品工业审时度势,谋划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食品包装设备行业为例,主营包装设备设计、制造及销售的工业集团——科时敏集团曾透露,目前很多同类的公司在竞争,基本上都是价格战,利润较以前越来越微薄,但中国目前的行业市场供大于求。
受日渐显现的用工荒、人力成本及原材料上涨,国内越来越强烈的通货预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等配套行业利润空间正不断压缩,用工和资金方面普遍存在压力。
虽然一定程度上供大于求,但是市场的潜力是无限巨大的,而前提是必须产出高质和新颖的产品。在技术创新上面,中国的食品产业需要向国外借鉴的还很多。“自主创新能力差、新品研发力度不足、技术提升速度不快”目前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是制约我国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进步的主要力量。
在进出口方面,2001年底入世后,我国的食品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食品进口额598.6亿美元,同比增29.4%,增幅高出食品出口额增幅1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进出口市场的国别地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食品工业区域经济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中部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有望实现崛起。熊必琳说,“十一五期间,中部增长最快,西部次之。”十一五期间,虽然东部继续保持领先和优势地位,2010年东部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65万亿元,比2005年增173.9%;但中部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万亿元,比2005年增293.6%;西部实现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增215.8%。中西部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增速。
综上,对于中国的食品产业来说,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首先要了解国家战略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以及国家将会对市场进行的引导行为,明确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能胸中有沟壑。
三、“十二五”期间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四大推动力
经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的认真反复研读,提炼出了“十二五”期间,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四大推动力。
一民富
纲要指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对于此目标的实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如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等等。先且不论这些目标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实现,可以确定的是,国家在这些方面必定会有一定的动作和相应的成效,这对于提升整个国内的购买力有不可小觑的意义。只有民富了,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保障了,才有可能去进行大量的其他诸如精神方面的消费以及更深、更高层次的食品消费。
除了内需的扩大,中国也将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进一步为国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等各种供给,包括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对于中小企业占大壁江山的中国食品行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技术创新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不仅鼓励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也为技术创新的软实力做了前期铺垫,即扩大和深化教育。
从食品设备装备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包装行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政策的鼓励将提升我国食品及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同时新材料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指引性方向。
而食品产业的发展绝非简单的GDP与税收数据,更伴随着从农民工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实中,“米面粮油肉蛋奶”,一日三餐,没有人能够离得开食品,但真正了解食品产业的人不多,愿意从事食品行业的优秀人才更少,以至于北大毕业生杀猪买肉会成为新闻,麦当劳到北大举办招聘会也惹来诸多争议。产业发展,教育先行。从战略的角度,食品行业人才的匮乏需要通过教育来解决。“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教育的倾斜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缺乏的难题。
三市场体制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和健康的市场体制环境,食品产业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优化外部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改善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将对现有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进行改革。这些动作旨在建立健康、灵活多变、适应各产业发展的市场体制,更加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预期愈加强烈,国内物价上涨飞快,有专家指出是体制的问题,并称政府的体制永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样,势必导致在体制完善的过程出现很多无辜的牺牲。但是体制是人总结制定的,而没有事物的发展又哪来规律的总结,任何进步都是需要牺牲的,这里只想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市场体制的完善也是一个漫长和充满悲剧的过程,永远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体制,怎样在逐步完善的体制中发展自己需要每一个食品企业好好考量。
四标准化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仅进入2011年食品业就接连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福尔曼林浸泡血旺、硫磺熏制生姜、双汇瘦肉精……等一系列的问题,国民对中国的食品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又惊又怕,长此以往,相信中国的食品产业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这样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一件事两件事可以酿成,也不是一天两天、一件事两件事可以解决的。中国的食品产业标准化缺失严重已是行业公认的,推进食品产业标准化是摆在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面前的严峻课题,国内部分企业甚至在国内、国外实行“双重标准”。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的产品在海外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召回或停产,然而在国内,跨国公司都以“符合中国标准”继续存在。专家指出,我国有部分食品相关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滞后,再加技术水平有限,监管不严,为国内食品安全留下隐患。
食品产业的标准化不仅包括市场准入标准化、产品技术标准化、还包括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等,每一种标准化都将极大促进产业的发展。遗憾的是,对于前两种,“十二五”规划纲并没有着重提出,只是对于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有相关的强调:“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继续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构建社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提出和强调虽然有“应急应景”之嫌,但市场准入标准化、产品技术标准化对于食品产业发展来说也是迫在眉睫,其对于构建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有重要意义。
标准和体制有几分相似,总是走在事物发展的后面,在此也希望食品工业企业多些耐心、再多些道德感和责任感,共同推进中国食品产业的健康进步,因为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只是政府的事情。
总体上,“十二五”规划纲提出的目标是: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目标是好的,对于中国食品产业来说,政策利好,前途光明。但是,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老生常谈的经济术语来讲,含义是否足够实在、丰富,是否真的能够灵验,本身也很值得探究。太多好的目标和不尽如意的结果之后,也许目标能否实现于我们而言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曾经真的认真努力过。
- 上一篇:煤炭工业十六领域政策指导意见出台
- 下一篇:2012年我国部分商品出口关税将进行调整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