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部酝酿机肥进行补贴的政策有望出台
2013/6/5 17:55:3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环保部酝酿机肥进行补贴的政策有望出台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报告,2007年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排放超过132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中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超过270万吨和28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最近几年的典型调查和定位监测表明,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
据了解,该条例由总则、预防、综合利用与治理、激励措施、法律责任与附则六部分组成。综合利用与治理主要包括途径、推行种养结合、还田利用环保要求、综合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输、排污要求、病害废弃物处理、排污备案、密集区域整治、整改的补偿等内容。
激励措施包括扶持、税收、价格、支持发电和沼气、环评费补贴、自愿减排及奖励等。业内人士指出,条例提出激励措施来促进污染防治的思路与其它行业的环保风暴不太相同,主要是为了避免产能的大幅波动导致食品价格暴涨,但依然有一部分不具备规模经济条件、在获得奖励后也难以保证合格排污的产能有望退出。
对于条例实施后,执行过程中被忽视或者惩罚力度不大带来污染防治效果低于预期的问题时,有关人士称,“惩罚措施会十分严厉,必要时相关企业的负责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2012年公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升有机肥竞争优势
“政策的一个考虑是让农业资源回到农业生产中去,因而考虑对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的有机肥进行补贴。”业内人士称,畜禽粪便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是十分好的资源,具有循环经济的特征。而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畜禽粪便就成了重要的污染源。
当前,受制于生产成本较高,有机肥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购买的意愿也不强。补贴是为了降低有机肥的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农民的使用意愿,因而补贴将从生产、流通、使用这三个环节进行。
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一个思路正是强化综合利用在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畜禽养殖污染废弃物主要是粪便、污水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作为宝贵资源,可以作为肥料还田或者制取沼气、发电等用途。如果处理得当,畜禽养殖废弃物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的形式变废为宝,最终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因此,征求意见稿高度重视综合利用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而没有简单采取工业污染防治的治理模式。”
一位有机肥生产企业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有机肥的价格并不高,一吨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但是有机肥的运输成本较高、运输半径有限,因而有机肥难以与化肥竞争。再加上化肥获得的补贴比有机肥多,进一步阻碍了有机肥的市场推广。
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氮污染,有机肥对于部分化肥的替代有望进一步减少污染。数据显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氮排放国家,陆地生态系统氮素沉降显著升高,上世纪80年代每公顷年均13.2公斤氮,2000年后每公顷年均21.1公斤氮。来自农业源氨排放的铵态氮沉降是氮素沉降的主体,占总沉降量的将近七成,氮肥的直接排放农田和间接排放养殖场畜禽粪便等是铵态氮沉降的主要贡献者。
分析人士认为,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加上政策扶持和推动,有机肥的发展正迎来步入快车道,相关拥有有机肥业务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行业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获得补贴后,有机肥(有机肥行业报告)的市场前景无疑十分看好。业内人士同时提出了担忧,如果补贴是一种撒胡椒面的方式,在当前行业管理不是很规范的前提下,有可能导致真正应该得到补贴的企业得不到补贴,政策原先预期的效果难以实现。
“应当保证补贴最终能够落实到畜禽养殖企业手中,不能是生产有机肥的都能拿到补贴。”一家畜禽养殖企业人士称,有机肥的生产原料包括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利用后者生产的肥料成本更低,但是其中的重金属含量更高。如果补贴的是后者,并不能让政策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另外,各种有机肥可能会在政策刺激之下涌现,即使营养成分含量一致,有害的杂质含量也可能不一样。必须出台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有机肥的生产。如果最终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将会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则表示,有机肥行业当前的商业化还不是很充分,行业的标准当前也有,对于原料来源没有限制,主要是针对营养成分。下一步还应当对其中的重金属、细菌等指标提出严格要求,不能让有机肥的施用导致农田的进一步污染。
- 上一篇:变频空调新能效等级标准即将出台
- 下一篇:《创新规划》要求重点推进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