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锦连: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应该以南海开发为契机
2013/9/25 9:59:5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王锦连: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应该以南海开发为契机“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综合水平,尚处于世界上第三梯队层次(第一梯队为欧、美,第二梯队为韩国、新加坡等),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尽快使我国成为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强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对本报记者说。 王锦连告诉记者,海工装备产业规模有所扩大,近几年我国海工装备销售300多亿元,世界市场份额达10%左右,初步形成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个产业集聚区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骨干海工装备制造企业。
“但总体分析,与世界先进的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还存在着差距。”王锦连说。
这种差距具体表现在: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主流装备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本土化配套能力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专业化体系没有形成,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高端专业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尚不具备完整的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制造能力等问题,特别是深海技术差距更大。
“面对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国家加快发展的战略趋向,海洋工程装备向着超深海技术、高可靠性、高性能、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要做大做强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王锦连呼吁。
据王锦连介绍,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造船、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密切相关,互为支撑,协调发展,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进入的门槛相当高。
例如,海工装备与造船工业的关系,就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国际上大量的海洋工程装备大多都是由船舶企业建造完成的。但海工装备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的复杂性、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集成性等远高于船舶。
“因此,认为船舶企业自然能制造海工装备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实践中也不会取得成功,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王锦连说。
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王锦连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研发、财税、金融、人才等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扶持,加强企业无法解决的外生因素,上下游产业的互相协调,加快发展战略路径的研究。
“巴西以资源为依托,培育力量,促进发展;韩国从建造入手,提升竞争能力;我国应该以南海开发为契机,采取提升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并举之策,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王锦连说。
王锦连建议,要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已从三个层次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即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加快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积极培育波浪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具体而言,近期要以深海装备技术为重点,远期要以突破水下生产系统为目标。
王锦连呼吁,在加快发展海工装备总装制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关键设备、系统的研发,打造专业化制造基地,提高本土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防止我国船舶产业前一时期大发展中船舶配套产业滞后发展的情况在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中重现。
“海洋工程装备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企业进入的门槛较高,我们必须重视培育品牌骨干企业,统筹规划能力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建设,使海工产业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王锦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