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高新区申报自贸区 实现万亿产值目标
2013/11/7 11:09:0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成都高新区申报自贸区 实现万亿产值目标成都高新区申报自贸区的底气,来自于其通过不断创新,在产业等方面积累的优势。2012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2000亿工业园区。而根据成都高新区刚提出的“第三次创业”目标,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
五大优势
国内并非仅有成都在积极争取获批自贸区,但成都市高新区经贸发展局金融物价处处长缪晓波认为,“从国家部署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域性布局、差异化战略、试验期亮点等方面综合分析,成都高新区具备一定优势”。
作为成都市高新区申报自贸区的执笔者,缪晓波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成都市、高新区的优势。首要的优势就是东盟牌。高新区拥有四川省代表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成都希望以该园区为基础,探索科技型自贸区发展模式,并利用新加坡的国际性金融、服务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带动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其次是与欧洲的合作优势,目前成都已开通伦敦、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3条直飞欧洲的航线;成都至欧洲的“蓉欧快铁”是中国西部通往欧洲速度最快的陆上铁路货运大通道,成都出口货物可在12天到达波兰,再在1至3天内通过欧洲铁路或公路网络快速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成都高新区中欧国际商务平台已将成都与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欧盟在中国布局的唯一商务平台。
三是成都具备欧亚大陆航空枢纽点的独特地理优势,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下,以航空港为主体和特色的国际贸易新模式将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典范。
四是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中心,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实力雄厚,可为传统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向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技术和智力支持。缪晓波认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下,成都建设科技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合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五是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金融和商贸中心,是中西部城市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城市。
三次创业
作为1991年国内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的代表,成都市高新区在过去的20余年间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时机,依靠在土地出让、税收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引进与国内同类水平相比相对先进的技术,吸引外资前来设厂投资,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经济上保持了快速增长。
但随着成都高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不断加深,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经济调整变化的影响。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李伟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分工正在重新定位,市场关系正在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向发达国家本土回流,另一部分制造企业或制造环节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在一些关键核心科技领域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突破口集中体现在基本科学问题、能源和资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与制造、农业、人口健康等领域。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意识到,产业转移并非平地行车一成不变,其能持续的前提是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世界贸易保持较快增长。然而自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发达国家贸易伙伴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在持续,国际贸易形式不容乐观。从去年开始,全国不少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这在世贸组织今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也得到了验证:2012年世界贸易增速为2.0%,是1981年以来的最低值。
严峻的数字显示产业转移的外部因素已受到严重抑制,并且内部挑战也扑面而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和人工、土地成本的上升,我国中低端制造领域面临着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而随着科技进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也已初现端倪。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双重挤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都高新区选择了“三次创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三次创业”并非白手起家,而是在继承原有优势的情况下,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培育园区内的企业,重点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七大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近日举行的成都市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决定未来全球分工角色的核心因素。成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就可能一跃而上,成为在未来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际化城市。高新区落实中央、省市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将“第三次创业”重点调整到创新驱动上。
据悉,成都市高新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创业时,大规模地引进企业、招聘新人,而第三次创业将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会引进一些企业和人才,另一方面靠原来这帮人实现自我要素的释放”,汤继强说。
进一步讲,“第三次创业”一方面要继续瞄准国际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进行招商引资,不会什么“菜”都拣到篮子里;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内生式”增长,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和人才。
成都高新区在之前20余年发展中,尝到了创新的甜头。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深化企业培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快速突破,产业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2012年实现增加值432.5亿元,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2%。
成都高新区力求通过“第三次创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万亿产值目标。根据计划,第一步到2015年,产业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亿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产业倍增目标;第二步到2017年,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比2013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超过8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
缪晓波说,2020年成都市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是保守的估计。“2013年成都市高新区将成为全省第一个3000亿元园区,按照相关增速模式计算,2020年达到1万亿没有问题。这并非单纯的计算,而是有产业做强力支撑”。
据悉,目前成都高新区对园区内的企业全部做了筛选,已经锁定了100多家拟上市企业。汤继强称,这些企业若上市放量生产,产值可观。而七大产业集群都有支撑性的企业,1万亿只是保守估计。“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贡献不容忽视。高新区的财政收入300亿元里面,60%至70%是它们贡献的。这还是常规的发展情况,如果在这几年再引进类似英特尔、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其工业总产值还会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