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469亿元 年增长16%
2014/1/23 19:22: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469亿元 年增长16%全国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6万家;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93%。这是记者日前从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一组数据。
参与全球创新竞争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看作是给全球企业生产流行电子设备的制造工厂。不少企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往往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市场洗礼,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2013年,中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俗:IDC和Gartner分别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供应商,首次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腾讯的股价在过去一年里上涨近1倍,其市值也达到了1230亿美元,与Facebook 1400亿美元的市值相差不远;华为公司和丹麦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DC签署了7亿美元合同,将取代爱立信为TDC提供运营设备和服务……
除了上述几家早已在国内声名鹊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舞台与老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一些近一年新兴的科技型企业也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临近2013年年底,58同城、去哪儿网、天下图等企业陆续在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上市。
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2013年,我国主导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技术标准正式进入商用阶段。目前,全世界已有18个国家共计部署了23张TD-LTE商用网络。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已成功汇聚全球80家运营商成员、63家产业合作伙伴成员,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运营商和厂商合作平台。TD-LTE产业链业已成熟。
通信领域专家普遍认为,1G时代,我国的通信设备全部依赖进口;2G时代,我国在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领域像看台上的‘学生’;3G时代,我国取得了参赛权,通信市场是由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诺基亚等欧洲手机厂商联合研发的WCDMA和美国高通一家独控产业链的CDMA2000三足鼎立;到了4G时代,随着TD-LTE成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中国已经和世界同步,实现了跨越发展。
“中国的科技公司正日渐向市场领先企业发起挑战,同时也逐渐开始显现引领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的趋势。”普华永道一位高管认为,中国企业以往是迅速跟风,但现在已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政策效益明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科技投入上的不断增长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2013年,全社会R&D支出有望达到11800亿元,占GDP比重可达2%,其中企业R&D支出占76%以上。2012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突破430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达到850亿元,5年累计所得税减免3109亿元。
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国家高新区2013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10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预计超过19.5万亿元。其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引领经济跨越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移动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起到全国引领作用,预计全年总收入首次超过 3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以上,为首都调结构、转方式和全国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总收入10681亿元、465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些靓丽的数据都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取得的。这意味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政策效益明显,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规模扩大,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记者了解到,2013年,继“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之后,中关村示范区又开展了“新四条”政策试点,包括对中关村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中关村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给予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明确将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纳入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对中关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可最长不超过5年分期缴纳。此外,一批重点政策落实取得新成效,中关村示范区89家单位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民办科研机构进口科研用品免税政策得到落实。中关村先行先试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向全国推广,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分期纳税、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试点政策推广到武汉东湖示范区、上海张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
2013年年末,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吉林通化医药高新区、辽宁阜新高新区、宁夏石嘴山高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江苏南通高新区、浙江衢州高新区、湖北荆门高新区、福建漳州高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高新区等9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国家高新区由原来的105家增至114家。
随着国家高新区队伍不断扩大,如何让这100多家处在不同经济起跑线、有着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高新区协调发展,引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记者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高新区分类指导模式和特色发展路径,首先是加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性创新极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强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探索,率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是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构建创新网络,发展创新经济,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同时,开展“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优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布局。结合东部率先转型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东转西进”原则,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布局,推动实现东西互动、协调发展。落实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调整优化高新区布局,稳步推动省级高新区升级,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同时,研究探索建立国家高新区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