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政策跟地方政府的调控及利益双身份矛盾
2014/3/19 15:57: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专家:政策跟地方政府的调控及利益双身份矛盾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教授,在2013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文字实录:
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简单的交流几点关于调控政策的观察。国五条从政策的逻辑上,政策的思路和方向上和之前的国十条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从力度和政策的份量,以及政策的严厉程度上,显然是过去调控政策的升级版。如果从一些城市的地方版来看,特别像北京版的19条细则,显然是过去多年房产调控的政策集成,是一个大的汇总。为什么说是升级版,多方面都有体现,大家知道国五条之前,尽管四五个城市出台限购,但这是各地的动作,没有全国版的规定动作,在范围上有所扩大,这是限购的升级。限贷的升级,现在很多城市对于过去房贷六成上调到七层,得到进一步提升。税收升级,大家知道过去的税收手段是调控的基本手段,但是税收在过去的多年调控当中一直扮演配角,是辅助性的角色。这次不同,个税新政成为国五条当中最受关注,引来普遍质疑的手段。这次个税新政成为力度最强的调控手段,税收手段明显升级。对于地方的问责,和过去表述的措施、要求也有升级,在问责方面有所升级,从中央层面的要求以及相关的五条也好,六条也好,内容上、要求上、力度上显然是升级版。
我想,从2月份到今天已经两个多月,短期的效应在政策真空期,市场成交量的递增,到地方细则陆续出台之后,市场的趋软,可以看出,政策的降温效应已经有所显现。但是我想我们需要关注的,国五条刚才说了,之前的多年调控在政策的大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是过去调控当中或政策组合当中存在的问题,在国五条当中也表现得同样明显。这些所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前面几位专家也提到,第一个明显的体现是行政调控的收窄,尤其是我们看到一些重点城市在调控当中行政手段的运用,应该说大大地升级。或者说行政色彩明显升格了。在限价上,在预售制度的从严方面,包括未来在土地出让环节也会进一步提升行政色彩。由此给我们带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是前面张会长提出的,我们未来的住房市场政策方向,市场发展的方向到底是因循过去的市场化的方向还是趋势化的方向?在调控当中,行政手段的运用应该说,刚才嘉宾提到的力度上无以复加。双轨制的目标还要继续,双体系的目标还要继续推进它。我觉得在这里面应该是非常基础性的方向。现行的行政调控的住房要持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
在地方细则的落地当中,少数城市出现的一种倾向是,在中央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进一步体现行政调控色彩。另一方面弱化的表现,目前来看,出台地方细则的城市,因为不少地方是在中央原有要求的基础上,不是平稳的传递,地方、省级政府,有的是城市政府力度明显减弱了,或重权之下轻轻落地了,有些是标题式的细则,有些是微博版的细则,大家都看到了。一方面我们参照进一步强化,大量的还是弱化,带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地,如何执行,落地难,无从执行。地方政府在调控当中显而易见,中央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地方政府的环节是执行主体,在地方的调控当中是最关紧的角色,不能会略的一个特征,地方政策同时也是利益主体,在这当中,我想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之间在调控当中的不同政策诉求,在不同的博弈关系里,政策效应的显现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矛盾或因素。
在国五条当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是一种政策数据的短期化倾向,比较多的关注于直观的、表层的调控效果,尤其是治标和治本的问题,我想跟多的是治标,治本的问题尽管有所涉及,但是在调控手段上、政策组合上显然是有相当明显的表现。所以制度化的推进明显滞后,在国五条里有特殊的表现。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国五条和之前相比这种升级版的特征,同时我觉得目前存在的或后续的落地难的问题,行政难的问题以及注重短期、忽略长期的问题同样明显。
从政策层面来讲,我们对于后续的政策实施,以及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影响有几个因素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的。首先是政策的负面影响,在这当中,大家都有所理解,我想不用特别展开来提了,特别是在个税政策上,是20%的个税,既是这一轮调控中重磅的手段,同时也是引发多方争议和引发批评之声的源头。这项政策本身背后可能蕴含的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果,我想我们都可以要有逐个地估计。
我们还需要格外关注市场的无形之手或市场因素。政府的政策调整,隐形之手,大家比较容易地判断它的影响。实际上最近几年来,国十条市场的表现,让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是住房市场的本身,内在的市场机制、市场力量同样表现得特别明显,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房地产企业,面对政策的调控,在逐步形成自我消耗、自我调整的机制,这种机制确保市场,王主任提到的总体上保持平稳,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企业对于政策的逐步吸引能力,行业对于目标政策体系的自我消化、自我调整能力,我觉得让我们看到从各项指标上,市场、房价涨幅趋缓,成交量仍然保持在相当的规模,我觉得这是背后的市场因素,不能忽略。
还有一个因素我们要格外关注,就是非行业的或行业外部的因素,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宏观经济相关的政策调整,特别是货币政策或信贷政策。在去年市场由冷到热,这之间的转换很大程度上和货币的微调、信贷政策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影响行业政策的诸多因素当中,非房地产行业的外围因素,我们也需要给予应有的逐步关注。时间关系,我就和大家交流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