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进口牛奶或抢占80%以上市场份额 3大趋势需看清
2015/8/26 8:32:3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几乎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进口牛奶的品牌急剧扩容。例如在一号店上,销售的品牌从10余种猛增至140种,这还仅仅只统计了一号店的自营品牌,店中店的销售未纳入其中几乎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进口牛奶的品牌急剧扩容。例如在一号店上,销售的品牌从10余种猛增至140种,这还仅仅只统计了一号店的自营品牌,店中店的销售未纳入其中;据经销商给出的数据,从线下实体商超来看,进口牛奶在整个乳品销售中占到了30%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单纯从1升装牛奶的销售情况看,进口牛奶则可能会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以前,一家超市货柜中顶多有几种进口牛奶品牌。
契机:爆红并非偶然
1、由信任危机带来的商机
目前市场上的乳品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巴氏鲜牛奶,这种乳品基本都是国产品牌;另一种是利乐装常温奶,这类乳品又分为两大阵营,其中250ml小包装的基本是国产品牌,而1L的利乐装牛奶则基本是进口品牌。
据业内人士介绍,进口牛奶之所以能够快速吸纳消费者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国内乳制品的安全事件频出,从奶粉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就可以看出,国内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缺乏信心,这让国外乳企看到了机会。
不过,由于进口牛奶的售价过高,在2012年以前,在中国的销售一直不温不火。据统计,以前进口牛奶的关税和运输成本非常高。并且运输时间长,一般欧盟国家的牛奶走海运入关的时间大约需要2-3个月时间,到达国内已经接近3个月。按照常规,商超货架内的食品大多是“过半不销”,也就是说,一年的保质期过了6个月之后,动销就会很慢了,因此运作进口牛奶还需要承担动销难的风险。
2、低价促销引爆市场
在上海里夏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飞印象中,进口牛奶实现真正跨越,源于2012年的首次低价大促。上海的高副食品公司(音译)在2012年,自己成立了多美鲜品牌,贴牌找好沃德做代加工,在上海所有的大型商超诸如大润发等大卖场铺货,并且同步以每盒9.9元钱的价格抛售。这样的价格,别说比常规的进口牛奶便宜3-5倍,甚至比国内的知名品牌都还便宜,此举很快引发抢购热潮。
据知情者透露,当时该公司每个柜的利润只赚取一万元钱,如果按照一个柜约2000箱牛奶来算,相当于一盒1L装的牛奶只赚钱4-5毛钱。在2012年底,这场持续的促销使得多美鲜这一年售出了500多柜,约等于1百万箱牛奶。按照每箱牛奶约为12盒计算,共计销售一千二百万盒牛奶,总销售额约为一个多亿,多美鲜的低价操作,俨然是进口牛奶蓄势待发的导火索。2013年后,由于企业的种种原因,多美鲜的表现不再抢眼。但在多美鲜的一炮而红之后,更多进口牛奶品牌涌入,尝试以更低的价格操作。
3、政策利好顺风顺水
由于品类的教育已经逐步成熟,并且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并且大环境已经顺风顺水。
上海鼎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朝晖认为,进口牛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2012年前后正是电商逐步崛起的时代,不管是淘宝、一号店还是京东,都纷纷开始在食品领域发力,商家集体营造的氛围,对品类的宣传引导有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电商的消费者也都与消费得起进口牛奶的人群重合,他们大多是白领、关注健康、接受新事物快。”
当然,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随着关税的不断下调,进入福州市场的进口牛奶也越来越多,从原来的一两种增加到目前的十几种。
有新闻报道称,为应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欧盟奶制品的旺盛需求,欧盟宣布从今年4月1日起取消已实施30年之久的奶制品配额制,这意味着欧盟牛奶正式“开闸泄洪”。
业内人士认为,欧盟牛奶产量不受限制后,生产的牛奶无疑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在上海、福建、重庆等多省设立了自贸区设立后,进口牛奶价格可能也会进一步下降,届时将对市场上的国内乳品再次造成巨大冲击。许多国内企业也看准了进口牛奶的商机,一瞬间群雄并起,甚至业内风传某凉茶企业也参与了进来。
渠道:电商占主导线下正发力
进口牛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以电商为主,从现状来看,占据接近一半的比例。
在电商渠道中,又以一号店最为强势,连京东那么大的体量,其进口食品业务板块只占据一号店的十分之一,而天猫的量更小。可以说进口牛奶成就了一号店,而一号店又成就了进口牛奶。
据业内人士说,在一号店中,每年销售额上亿的进口牛奶品牌都有好几家,几千万以上的更是有数十家。甚至有人评价:“一号店是所有做进口牛奶的商家不得不做的渠道。”
尽管一号店是以低价策略为主,但这并不影响进口商们成为这条渠道的拥趸。罗星认为:“低价策略对一号店和外资乳企应该是双赢的,在未来应该会持续一定的时间。但这种低价策略对国产品牌的冲击力非常大,尤其像2014年3.18和5.29这种‘进口牛奶疯狂抢购日’,销量倒是创下了纪录,但挤压利润空间之后,让传统商家更难操作。”目前,大部分国产品牌商家对于这种低价策略听之任之,但乳品品牌还是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品牌宣传措施、促销措施来减小一号店低价进口牛奶带来的冲击。
当记者问及,一号店如此低价,为何仍旧那么多人尝试入驻?罗星回答说:“其实很多进口牛奶品牌的渠道策略是先以电商作为突破口,在成功进入后,再快速向一二线市场KA渠道系统向下辐射,然后在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市场推进,这是多数外资品牌高打低举的惯用手法。”
吴朝晖对罗星的观点表示认同:“也许他们运作电商,更希望借助电商平台达到品牌宣传推广、造势、统计购买数据作对比分析、归纳消费人群、市场试水等多重效果。”
话虽如此,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将牛奶的业务从线上向线下转移。
举例说,德运应该算是国内市场目前卖得最好的进口牛奶,依靠电商取得了相当成熟的知名度。据彭飞介绍,他了解到德运在华东地区已经相当成熟,但在近两年将扩张重点朝中部和西南地区的二线城市转移。德运在成都有两个经销商,每个经销商每个月都能拿出几十个货柜,接近一万八千箱牛奶,如此庞大的数据也让进口商们看到线下购买力的潜在实力。
成都采吉商贸总经理朱骏婷印证了以上观点:“我亲身体会到近两年进口牛奶在成都市场上的变化。我已经代理了许多家进口牛奶品牌,包括艾美、兰特、德亚等等,他们都是当地知名的历史品牌,市场发展增速很快。”
未来:赛道升级,洗牌在即
进口牛奶一路看好,那么针对其运作前景,以及有何操作建议呢?
趋势一:价格持续下跌
现有市场常见市场的进口牛奶主要来自德国、荷兰、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1升装纯牛奶售价每盒约在9.9元至二十几元不等。但国产品牌1升装的纯牛奶基本都卖11元左右。
进口牛奶的价格构成除了生产成本外,还有关税、超级税、运输成本及相关的渠道费用。但近年很多成本都在下降,比如生产成本,国际奶价在2013年底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下跌,目前降幅已达30%,还有关税也都在下降,自贸区建成后,很多进口牛奶就可以省掉很多中间环节。另外,超级税的取消,也将极大影响进口牛奶的价格。
代理商估计,未来一两年,他们代理的牛奶进口量可能会增一倍,而且除了原有的1升装,可能还会延伸到250毫升装的牛奶产品上,以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趋势二:由电商向实体线下转型
罗星表示:“根据我们监测的数据显示,进口牛奶2014年进口奶销售额增长103%,销售量增长92%,特别是常温奶连续4年保持增速第一,这个增速非常惊人。现在进口牛奶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外资品牌直营,二是中国代理商代理外资品牌,三是国内乳品企业自有进口牛奶;并且我们还发现进入中国的进口牛奶企业和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在不断丰富,渠道和市场也在不断延伸,进入的步伐明显在加快,这块蛋糕也在被越做越大。所以,我认为进口牛奶下一步一定会加快扩张步伐,快速由虚(电商)转实(KA),由上(一二线城市)向下(三四线城市)延伸。
趋势三:提升品质,儿童牛奶有机遇
吴朝晖认为:“进口牛奶目前增长的速度过于突兀,同期涌入的品牌太多,容易形成龙鱼混杂的局面。担心市场会呈现抛物线状态,在达到制高点之后迅速降温。例如橄榄油这个品类,就是最好的案例。”
因此,为了防止进口牛奶市场走下坡路,企业或许应该走上品牌整合的道路。应该出现龙头企业来主导市场,同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必须的。因此,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专注针对儿童的进口奶或许将成为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