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产能助力PPI转正 供给侧改革或现提防“涨价效应”
2016/10/25 9:11:5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0月19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55元和340元,这一上调幅度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不仅是油价,今年以来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焦煤、焦炭等“黑色系10月19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55元和340元,这一上调幅度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
不仅是油价,今年以来螺纹钢、铁矿石、动力煤、焦煤、焦炭等“黑色系”商品价格轮番上攻,走势强劲,并带动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由负转正。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9月PPI同比上涨0.1%,从8月的-0.8%上升0.9个百分点,这也是2012年3月以来首次转负为正,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而9月PPI涨幅有将近80%得益于钢铁、有色金属和煤炭领域,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其中,采矿业的价格涨势最显著,比上月增长了2.9%。
“PPI近5年来首次正增长有重大的信号意义。”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品价格上涨,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作为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PPI正增长可能会提振公司利润、改善经营条件。但是本轮工业品的价格上涨背后,并不是因为实际需求出现明显回暖,而主要是受到了去产能政策影响,其“治标”效果出现,“治本”的作用仍待观察。
正因如此,PPI由负转正依然不能过于乐观。
工业品价格上涨助推PPI转正
今年以来,陕西府谷县煤炭外运通道神府高速引线、府店路的运煤车数量持续回升,并开始出现拥堵状况。陕西府谷县政府官网中表示:“一些车辆不堪忍耐,插队、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导致其他社会车辆不能正常通行。”为了解决运煤货车拥堵问题,府谷县警方甚至成立疏堵小组,采取“昼夜24小时”工作制度,对运煤路段进行管控整顿。
煤炭价格回暖,让冷清了几年的运煤公路又拥堵起来,“淡季不淡”,这成为当前煤炭市场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10月是传统的煤炭消费淡季,但眼下煤炭价格仍然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
10月19日,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77元/吨,再度刷新2016年的最高纪录,比前一报告期上涨了7元/吨。与今年初371元/吨的价格相比,已经上涨了55.5%。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9月份全国综合电煤价格指数为414.07元/吨,也是近19个月以来的最高值,环比上涨11.99%,同比上涨22.71%。
除了动力煤外,焦炭、焦煤、无烟煤等煤炭品种价格也持续上涨,涨幅甚至更加“疯狂”:大连商品交易所焦炭主力合约的价格,比去年12月的低价上涨了164%、焦煤价格也上涨了158%。
“除其他因素外,今年煤炭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276个工作日’限产政策的实施。”陕煤化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明确了上述政策后,主管部门也进行了督察暗访,要求企业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这一制度“立竿见影”,全国煤炭产量迅速下降。虽然近期发改委启动了煤炭价格上涨预案,部分企业可以逐步释放产能,但煤炭的供给仍然存在1亿吨以上的缺口。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进口煤也随之“水涨船高”,重新受到市场的青睐。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6年1~9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18018万吨,同比增长15.2%,总金额88.6亿美元。
“由于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一些电厂、钢厂出现了转采动力煤的情况。”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韩滨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国内煤炭企业的供应,此前国家对进口煤采取微量元素限制、取消零关税等政策,进口煤在过去两年出现下滑。但国内煤价的上涨,已经让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
同样作为今年去产能的重点行业,钢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但不同于煤价的一路上涨,钢材价格主要表现波段性行情。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螺纹主力合约当前价格为2464元/吨,仍比年初的1777元/吨上涨了38.7%。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PPI指数首次由负转正,其变化主要是在工业品价格上。
数据显示,在9月PPI同比涨幅之中,钢铁、煤炭、有色金属行业的表现最为明显。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1%和1.2%,涨幅比8月分别扩大3.6%和0.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12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需求侧没有明显改善
盛来运也指出,9月PPI同比上涨和国内削减过剩产能有关。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首要经济任务。按照目标,“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压减钢铁产能1亿到1.5亿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其中,2016年要压减钢铁产量4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
今年上半年,去产能完成情况一度非常不理想。数据显示,1~6月,全国淘汰钢铁产能1300万吨,仅完成全年任务的30%;煤炭退出产能7227万吨,但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上述数据也让公众担忧,全年去产能目标或难以实现。
但进入下半年,去产能政策“加码”,国务院在8月亦派出国务院10个督察组奔赴各地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今年完成去产能目标不成问题。
这也说明,煤炭、钢铁行业的价格上涨,虽然对去产能任务提出了挑战,但依然没有阻碍中央去产能的决心。
赵辰昕表示,之所以去产能工作在8月和9月进度明显加快,关键是专项督察、层层传导压力。另外,今年去产能转向奖补资金系数高,调动了地方多退早退的积极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认为,像煤炭行业“276个工作日”这样的去产能政策较为简单粗暴,对于行业的供给改善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原因在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主要在于大规模超前建设。限制了煤炭企业的产量,并不代表着产能的彻底退出,所以预计煤炭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执行。
“从政策效果上看,煤炭、钢铁等强周期工业品价格提升,行业重新恢复盈利能力,这表明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杨德龙表示,但值得关注的是,现在进行的煤炭钢铁供给侧改革,改善了行业的供求关系,从此前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转变为供需平衡。其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供给减少,但实际需求还没有看到明显好转的迹象。
杨德龙认为,由于没有实际需求的强力拉动,这并不代表着市场的真正好转。以此来看,虽然受到煤炭钢铁等工业品受到去产能继续实施影响,其价格上涨趋势或将持续,但连续上涨的空间有限。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告诉记者,煤钢等大宗商品持续四年多的价格低迷,抑制了投机炒作。现在去产能带来产量的大幅下降,重新引爆了相关行业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的炒作。
刘心田也指出,油价、煤价的上涨将拉动公路铁路运费上涨,也将推升电价等价格上调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通胀可能,所以虽然PPI指数由负转正,也不应该过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