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造”有哪些共同密码?
2016/11/29 9:11:0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为此,中国正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提速增质、由大变强,而“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正是智能制造。
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成长中的中国“智造”,有哪些共同密码?
密码之一,是创新。
“解决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在于突破创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制造业,应该成为创新的主战场。从2015年确定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情况看,中国制造的智能化改造之路,其背后使用的是中国的软、硬件标准,这对装备制造业摆脱对发达国家技术升级的路径依赖十分重要。
“我们不能沿着别人走过的老路再走一遍。”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创新能力是三一发展的首要动力,如今三一已拥有6000多项专利。
三一重工位于湖南长沙的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我们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贺东东指着18号厂房生产线上一辆泵车的“黑盒子”说,如果把整台泵车想象成一部手机,那“黑盒子”就相当于手机的控制芯片。此前,中国类似控制芯片全部依靠进口,但三一从起步就坚持最底层的硬件和软件都自己研发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超越竞争对手。”
“别看这里只有两条生产线、十二个工位,高峰的时候,这两条线每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贺东东说。
密码之二,是协同。
“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是中国的智能制造工程坚持的原则之一。“很多技术靠一个企业很难突破,要把它组合起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中国首个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落地的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被誉为“动力电池创新国家队”。
苗圩说,工信部下一步还将推动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和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到2020年建立15个左右国家级创新中心,吸引行业内的更多骨干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激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解决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
作为中国中部工业基地,三一重工总部所在的长沙市,在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三个月后,就率先推出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只有落实到成百上千的企业上,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竞争力。”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
为此,长沙专门成立了推动智能制造的顶层机构“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以此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着力解决企业协同创新问题。
而在湖北武汉光谷,协同发展、优势共享的红利已经显现。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崛起;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坐落这里;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技术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技术在这里诞生。2015年,光谷的专利申请量达1.58万件,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
苗圩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包括了对智能制造三个阶段的表述:首先是数字化,然后是网络化,最终达到智能化。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记者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