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托举”年终经济 增长依仗供给侧改革
2016/12/13 9:11:0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临近年终,宏观指标性数据连续“示好”。海关总署12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双双超预期回升,出口同比增长5.9%,进口增长13%,增幅创逾两年新高。稍早前临近年终,宏观指标性数据连续“示好”。
海关总署12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双双超预期回升,出口同比增长5.9%,进口增长13%,增幅创逾两年新高。稍早前,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数据也显示,2016年11月份PMI为51.7%,继续延续上行走势,这同时也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
向好的背后是11月份价格指数双双触及高点。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P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3.3%。
受访经济界专家称,11月经济增长或延续良好势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助缓解进出口增长下滑的趋势,尤其此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更多是由于国内“去产能”的结果,目前尚不能就此断定内需真正改善以及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考虑到国内外发展环境或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多,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也有望保持中性适度。
需求好转或是“暂时”
首个向好指标来自PMI.11月官方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显示出经济持续复苏。2016年11月份PMI为51.7%,比10月上升0.5个百分点,继续延续上行走势,也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内需增长推动生产活动持续扩张,表现为11月制造业PMI中生产和新订单指标持续攀升。
对于11月份制造业PMI,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这主要呈现出四方面特点:生产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回升,企业采购意愿增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9%和53.2%,分别比上月上升0.6和0.4个百分点,均创今年高点,采购量指数为52.9%,连续两个月上升;消费品制造业扩张继续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3%和50.6%,分别高于上月1.1和0.7个百分点,双双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且为年内高点。
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看,大、中型企业PMI为53.4%和50.1%,分别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4%,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降幅有所加大。
“本轮工业回暖直接受益于PPI回升,大型企业改善幅度最大,尤其是国有大型矿企,工业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扩散至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记者表示。
但他同时指出,这种受益程度相对有限。并且从驱动因素来看,涨价与下游需求暂时好转难以持续。
11月份非制造业PMI为54.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上升,为2014年7月以来的高点.
“我们预计由于需求仍显稳固和盈利不断改善支撑企业生产,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或达6.3%;11月投资增长或达9.1%,推动2016年初迄今略增至8.4%。新出口订单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或利于缓解进出口增长下滑的趋势,导致11月贸易顺差收窄。”渣打银行分析师申岚发给记者的分析中称。
这从11月份外贸数据获得证实,11月份我国进出口双双超预期回升,释放出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信号。据海关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贸易顺差2981.1亿元,收窄12.9%。有分析称,全球制造业回暖支撑了出口增速转负为正,但出口复苏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来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宗商品方面,铁矿石、原油、铜进口数量增速分别比上月回升5个、9个、13.7个百分点。对比各产品进口金额口径的增速,可以发现金额口径的增速回升幅度6.7个、15.4个、17.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数量口径的幅度,这说明相应产品价格上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口量价回升与国内需求、工业生产、投资继续稳定增长有关,11月耗煤量以及煤炭、钢铁、水泥价格等高频工业指标持续回暖也与之相互印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盖新哲分析称。
“短期来看,整体物价水平仍保持平稳。食品仍然主导CPI,CPI四季度暂时回升至2.3%左右,明年1季度回到2%之下,主要由于翘尾的影响。”潘向东对记者指出。
他同时表示,受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对原材料供给收缩的影响,2016年PPI加速上行,未来PPI进一步回升的压力仍然存在,但目前PPI对CPI的传导比较有限。在需求比较萎靡的条件下,很难形成新一轮通胀。从经济增长、产能和信用层面,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层面,通胀大幅上行的可能性都较小。
国金证券大类资产资深分析师徐阳则预计,12月CPI同比涨幅保持稳定,但PPI同比涨幅仍有望扩大,短期货币政策整体或仍将保持稳健偏紧。
不过,展望2017年,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则认为,明年工业原材料基本上是全年逐步走高。一二季度面临大宗商品触底后的修复,三四季度面临经济复苏脉冲和供给收缩的驱动,金属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基本上是全年逐步走高。因而2017年可能同时会面临中周期通胀中枢的抬升。
在郭磊看来,影响通胀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猪价。他预计,猪肉基数二季度高,两头低。如果从猪肉的基数看,高点主要在二三季度,如果不考虑新涨价因素,则2017年猪肉价格同比可能在年头、年尾比较高,二季度较低。二是原油价格,“原油基数一季度超低,此后大体比较均衡。原油是对全球通胀都影响较大的一种产品。原油在1~4月是一个基数的低点,此后大致在47~51美元/桶之间震荡。随着产油国冻产协议的进展,年末似乎又有再度平台抬升的趋势。”郭磊说。
由此郭磊认为,2017年CPI全年波动,可能是一季度高,二季度放缓,三四季度并不确定。“三四季度偏高基数下的PPI将对CPI形成一定牵制,但如果从猪肉来看,四季度可能会有明显反弹。”郭磊说。
2017年GDP增速6.7%仍是大概率
本轮大宗商品的上涨是否意味着内需的真正改善与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在受访专家看来,这并不能断定内需真正改善以及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
“此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更多是由于国内‘去产能’的结果。尽管11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跟房地产投资滞后、基建PPP发力、企业补库、出口改善等有关。”潘向东对记者分析称。
但潘向东同时指出,结合中观行业来看,终端需求改善的步伐仍存隐忧。地产投资受调控影响,增速依然跌跌不休,汽车生产增速由升转平,产销将回归正常化;工业生产中,发电耗煤增速明显回落,因而后期实体仍有下滑压力。
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第三个月攀升,但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加码,未来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出现回落,从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考虑到房地产销售领先房地产投资两个季度左右,明年二季度房地产投资下滑会比较明显,届时再加上基建投资的边际效应减弱,中国经济压力会明显上升。
“目前GDP仍然维持‘降中趋稳’的态势,但并没有完全企稳,特别是产能过剩、信用错配、贫富分化等结构性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增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维持在6%~7%的水平。”潘向东对记者分析说。
申岚也指出,尽管目前实际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四季度增长动能良好,但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国内楼市政策收紧的冲击以及四季度财政支出减少均预示明年开局或将疲软。因而她预测今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为6.9%,2016全年为6.8%。
关于中国经济形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12月8日发布的《2017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受稳增长政策累积效应释放、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新旧模式转换,预计GDP增长6.7%左右。但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经济减速压力依然存在。
“宏观政策需特别关注稳增长、抑泡沫和防风险三大重点。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取向,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适度,大幅放松或明显收紧的可能性均不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将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房地产调控将更加强调控房价、去库存和建机制。”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上述报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