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筑牢产业经济企稳向好基础
2016/12/13 9:11: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增长平稳,工业明显回升,服务业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一些前期疲弱或下滑的重要指标明显改善,市场信心有所回升,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增长平稳,工业明显回升,服务业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一些前期疲弱或下滑的重要指标明显改善,市场信心有所回升,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回升至51.7和54.7%的年内高位,产业经济增长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增速和效益明显改善。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利润同比增长8.6%,稳步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的跌幅明显收窄,9月份PPI同比由负转正,终止了54个月连续下降的态势,10月份PPI同比上涨1.2%,涨幅进一步扩大。三季度以来,煤炭、石化、有色和黑色金属价格都有不断程度的上涨,部分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与消费升级、民生需求密切相关的汽车、食品等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部分与投资需求密切相关的工程机械、电工设备等行业明显回升,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在产能调整中实现效益改善。
二是新动能加快蓄积。新旧动能转化步伐稳步前进,新产品新业态增长势头明显。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和10.6%,较上半年分别加快1和0.4个百分点。投资的行业间结构性变化,为新动能后续释放积聚力量。前三季度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7%,增速比全部工业投资高8.5个百分点;消费、科研和教育等领域投入不断加快,公园和旅游景区管理业投资增长42.1%,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健康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达21.1%、18.8%、17.3%、16.9%。
三是消费升级有力支撑行业增长。前三季度,楼市、车市等消费火爆,一方面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另一方面带动了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汽车行业等增长。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网络商品零售业同比增长24.9%,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加快。汽车销售超预期,同比增速为2014年以来的高点,尤其是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强劲,成为稳定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体上判断,今年以来产业运行总体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为全年经济企稳、稳中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多数产业在前两年的连续下行过程中深度调整,许多行业的增速基数已经降至较低水平,再加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地生效、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GDP实现6.7%左右增速几成定局。
由于产业分化态势加剧,产业运行向好基础不稳,“防下滑、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经济运行存在“三去一降一补”推进难度较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初显疲态、脱实向虚问题突出、投资内生动力不足等风险。巩固和延续今年以来产业运行的良好势头,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改革,着力落实政策,有效增强信心,在探底过程中实现深度调整,在深度调整过程中孕育新生,助力产业经济企稳回升向好。
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客观看待产业增长的短期波动和下行,认识到上述问题既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必须面对的,解决产业经济体制机制矛盾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对产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要沉着应对、综合施策,保持足够的耐心与韧劲。
深入推进改革,就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构建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实施差异化去库存政策,积极稳妥降低杠杆率,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增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短板领域供给能力,加快推进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改革。
着力落实政策,就是要聚焦制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增强政策精准度和实效性,清理和废止一批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相背离的政策,促进产业政策向少而精转型,将政策重点调整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上,进一步加大R&D投入支持力度,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有效增强信心,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制度障碍,打破行业垄断,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从机制上来引导企业和企业家把注意力转向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洪群联、胡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