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钢铁煤炭去产能逼近深水区
2016/12/28 9:11:0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在曲折中前进,最终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在去产能过程中,钢铁、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推动企业盈利状况大幅改善。去产能已成为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在曲折中前进,最终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在去产能过程中,钢铁、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推动企业盈利状况大幅改善。去产能已成为影响钢铁、煤炭价格和上市公司业绩的长线逻辑。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几年,我国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仍然艰巨,并将在2017年步入深水区。虽然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但这一过程也暴露出供需失衡、价格飙升甚至好坏不分、一压了之等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未来几年任务仍艰巨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日前透露,根据地方和相关央企上报的数据,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任务目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目前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组织力量进行验收。
今年初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明确后,进度一度十分滞后。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出,截至7月底,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38%,总体进度不理想,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因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决心出现了动摇。
价格上涨带动的复产潮一度打乱了去产能计划。南钢股份董秘徐林介绍,随着价格持续上涨,原有陷入停产、半停产的钢企又开足马力生产起来。“原本去产能的政策目标和市场方向是一致的,但随着价格反弹,政策要求减量,市场却刺激生产。且这轮价格上涨也是钢价自2010年持续下跌后的触底反弹,与去产能正好处在交叉点上,给去产能目标造成很大阻力。”
从8月开始,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度大大加快。10月20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6年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称,前三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以此计算,8月和9月,钢铁和煤炭去产能至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3%和42%,去产能进度明显加快。
虽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但有专家指出,未来几年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仍十分艰巨,并将真正步入深水区。
以钢铁去产能为例,尽管2016年钢材消费量与2015年相比出现小幅增长,但未来几年钢材消费量不容乐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约为6.6亿吨,同比下降1.5%。另有预测称,到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至5.95亿吨,到2025年,下降至5.52亿吨,2030年将下降至4.92亿吨。
2016年钢铁去产能很大程度上去掉的是“无效产能”,2017年将真正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在日前举行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我的钢铁”网高级研究员任竹倩表示,在目前已明确的炼铁淘汰能力中,“在产”产能比例高达39%。也就是说,“去产能”将进一步推进到直接的“去产量”。
成企业效益好转长线逻辑
业内人士指出,去产能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去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表示:“尽管2016年钢价大幅回升,但钢铁行业经济效益仍没有实质性恢复,还有27%的钢企处于亏损状态,行业销售利润率刚过1%,远未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因此明年去产能力度和决心不能动摇。”
去产能在2016年钢铁、煤炭价格大幅回升和企业效益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钢铁方面,在去产能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16年钢铁价格经历三轮上涨,价格的快速上涨驱动钢企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6年三季报显示,35家钢企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约82%。其中,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和河钢股份分别以净利润55.98亿元、9.77亿元、9.33亿元排名前三。
兴业证券指出,2016年是钢铁供给侧改革开局之年,全年去产能目标完成,内生去杠杆迹象已现,且和去杠杆相关的债转股等政策措施出台,宝武合并落地,“抓优破劣”的去杠杆思路初步显现。2017年钢铁去产能仍将继续,预计行业形势将继续好转,整体偿债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行业信用利差将进一步下降。
煤炭方面,作为上游燃料行业,去产能直接影响到煤炭价格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4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开始,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规定组织生产。随着煤炭供给端不断收紧,7月以来,国内煤炭供给缺口不断扩大,库存持续走低,推动价格快速上涨。
在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煤炭企业盈利状况好转。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月,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8128.2亿元,同比下降6.5%,利润总额573.1亿元,同比增长112.9%。上市公司方面,三季报显示,33家煤炭上市公司中,22家净利润为正,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州煤业三季度净利润位居全行业前三,中国神华净利润更是高达173亿元,成最赚钱煤企。
东北证券认为,明年供给侧改革仍将主导煤炭市场。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属于落后产能的小煤矿、违法违规煤矿等将持续受到打压,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各方利益博弈,保供应阶段扩产政策无法收放自如。如9月发改委放松“276个工作日”,喊话释放先进产能,并无多大效果。预计2017年政策在产量去化上将更加谨慎,“276个工作日”或有所微调。同时,减量重组将进一步升温。
去产能是手段强产业是目的
在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推进去产能。
煤炭方面,在去产能过程中,四部委出台“276天限产制度”,实际上是在“去产能”过程中同时“去产量”,双重作用下,煤炭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价格不断攀升。发改委多次强调,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严重,并不具备煤价大幅上涨的基础。为此,出台三级响应制度,要求部分煤矿分批次增产。不过,先进产能目前基本已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而可增产的时间段又暂限制在四季度,人员、设备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增产进度不及预期。11月,发改委表示,采暖季结束前,符合要求的煤企可按照330工作日进行生产,并进一步推进中长期合同签订,以缓解煤价高涨态势。
平安证券认为,应加快摸底调查进程,合理调整去产能进度。相关部门对于去产能进度的摸底调查需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得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建立在合理的事实基础之上。同时,支持政策的期限可以相对更为长远和稳定,从而打消煤企疑虑,提高政策有效性。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对于目前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可起到较好作用,但长期看来,市场化定价仍是最有效、最值得提倡的方式。政府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合理调整去产能体量、退出产能标准和去产能推进力度,才是控制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合理方式。
钢铁去产能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李新创指出,钢铁去产能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引起关注。“有些压减的产能早就不参与市场竞争,员工也已遣散,是无效产能,压减这样的产能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地条钢违规产能、僵尸企业低效产能上。”
李新创介绍:“有些地方简单将压减任务目标分解,对产业实际发展考虑不周,好坏不分、一压了之。不少地方在压减过剩产能时,不考虑企业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节能环保等实际情况,工作不到位不细致,强硬分解目标,没有和企业充分沟通;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列入压减名单,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削弱了某些合法合规、效益良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将其推向深渊。”
李新创提醒称,当前有关部门、各地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需注意的是,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钢铁强企,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化解过剩产能的确是当下要务,但培育世界强企、提高竞争力等不得、等不起。如果五年后,化解过剩产能目标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钢铁强企,那么化解过剩产能的作用、意义也就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