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3/16 11:52:0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发布,《规划》总结了盐城市“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研判“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发布,《规划》总结了盐城市“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研判“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提出盐城市“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修改完善后可作为盐城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详情如下:
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 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盐城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盐城靓丽品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江苏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盐城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编制《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 时期盐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
规划范围为盐城市全部行政区域,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第一章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立市,坚定绿色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全力推进清新空气、清澈河道、清洁村庄、清爽城市“四清”工程。在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2015年,盐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4,在设区市中全省最好;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较2013年同期下降246%;优良天数比例为721%,全省最高。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以62个河流市控以上断面评价,好于Ⅲ类水质断面达标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较2010年下降明显,降幅为16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建成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标准。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均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公众成员导出限值,全市环境辐射瞬时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生态环境总体安全,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二、绿色发展取得突破
三、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把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出台《盐城市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等系列政策文件,强化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评审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十二五” 期间,全市组织实施各类工业节能项目300项,其中市级以上节能项目200项,累计节能近90万吨标煤,全面完成落后淘汰任务,共有374个减排项目被环保部核查认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2%,全省领先。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时期,全市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中比重由2010年16∶484∶356调整为2015年123∶457∶42,新能源及其装备、大数据、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达30%以上。建成大数据产业园、金融城、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绿色发展水平苏北领先,2014年盐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指数为718,排名苏北第一,生态效益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得分841;2015年荣获“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市”和“全国绿色化示范城市”称号。
三、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全市列入“十二五” 省长减排目标责任书的40个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其中,18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建成,14个煤电企业全部配备脱硫脱硝设施,8个农业减排项目全部到位。2015年,全市360个污染物重点减排项目全部完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87万吨,比2014年下降338%,比2010年下降126%;氨氮排放量184万吨,比2014年下降308%,比2010年下降108%;二氧化硫排放量399万吨,比2014年下降1652%,比2010年下降661%;氮氧化物排放量411万吨,比2014年下降2156%,比2010年下降1181%。4项主要污染物均完成2015年度和“十二五”总削减任务。
四、污染防治深入推进
推进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编制实施《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510台燃煤锅炉、14家火电、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等国控、省控重点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完成56台20蒸吨及以上高污染燃煤锅炉的整治;开展重点企业VOCs治理,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企业48家,完成油气改造回收企业435家;开展扬尘集中整治“双百日” 活动,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降尘量明显下降;机动车污染治理提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58455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9802%;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2014、2015年连续实现秸秆焚烧“零火点”,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全省第一。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清水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列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24个工程项目完成21个,项目完成率达到875%;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41条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完成投资1151亿元。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建成危废填埋场2个,处置库容达88万立方米,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741万吨/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实施辉煌钨钼制品有限公司重金属监测和修复工程。
五、生态建设成绩显著
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区域,将生态红线区域从省级七大类扩展到九大类,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35%,陆域保护面积在全省最大,出台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加快推进湿地修复工程,恢复湿地面积5000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15%,居全省首位。大力实施绿色盐城建设,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496万亩,造林总量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2%,提前实现小康指标;林木覆盖率达2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我市2015年颁布首部地方立法《盐城市绿化条例》,荣获“2015年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深入推进生态创建,盐城市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市,东台、大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盐都区、大丰区、东台市、建湖县通过国家生态县(市、区)考核验收,市开发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30个镇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64个镇通过国家考核验收,东台市被评为全国“2015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市”。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50个、“二星级康居乡村”186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593个、“环境整洁村”12655个。
六、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从严把好环境准入关口,强化项目先进性评估,累计劝退、否决各类污染项目47个。严管重罚违法行为,仅2015年,全市共出动51000多人次,检查企业10042家(次),责令停止建设70家,责令停产185家,责令限期整改699家,关停173家,对487家企业立案查处,处罚金额2148万元,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信访维稳专项整治行动和环保局长大接访、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等活动,累计受理、处理环境投诉来信来访7747件次,有力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七、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 期间,全市建设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源的自动监测系统以及环境信息处理系统,共投资2500多万元。全市范围内建设2个监控中心、16个大气自动监测站、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累计占全市污染负荷65%以上的水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仪,全部实施联网监控。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点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形成覆盖完整、功能齐全的监测网络。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配备便携式GC-MS,全面覆盖常规污染项目的应急监测。组织各县(市)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所辖区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源调查工作,建成基于GPS、GIS的385家主要工业化学危险品仓储库数据库,完善污染理化特征数据库,环境和健康危害数据库,标准监测方法、现场测定方法、处理处置技术等技术方法数据库。强化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通榆河饮用水源取水口乙醚污染事件”等环境突发事件。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 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环境质量现状与群众强烈期盼之间的矛盾、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环境保护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绿色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绿色发展理念还没有牢固确立,全社会环保意识有待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有待迅速提高,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
二、环境质量尚未实现根本扭转
“十二五”期间,盐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Ⅲ类水质断面仅为565%,可吸入颗粒物和细微颗粒物未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雾霾天气偶有发生,城市黑臭水体尚未根治。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成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三、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全市现有的4个化工集中园区,约有310家化工生产企业,其中195家属于易燃易爆化工生产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风险管控水平不高,由安全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违法排污等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受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影响,全市危险化学品陆运、水运面广量大,一旦发展泄漏等事故,将对区域环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同时,由于盐城地处淮河下游地区,常受上游水质污染影响,保障盐城市饮用水安全的压力剧增。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环保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提升,加大区域环境风险。截至2015年,全市已有83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处理能力达86万吨/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24万吨/日。但由于管网建设滞后,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远低于设计处理能力,工业污水处理厂也存在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同时,工业园区内危废焚烧处理能力不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危险废物填埋场未能投入运营,2015年全市危险废物贮存量达798万吨,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五、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境监管能力与“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环境监测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拓宽,环境监察网格化建设需要加快推进,环境应急体制与队伍建设有待增强。环境宣传手段需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加大新媒体等的应用。环境科研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基层环保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基础差、装备缺、水平低的现状尚未得到改善,已无法满足当前环保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 及未来一段时期,盐城环境保护工作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转折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根本发展要求。“十三五” 期间,盐城市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由高速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转向质量集约型的新型发展模式。随着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优化,重化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率将不断下降,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增长,为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