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盘点:2017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一览
2018/1/3 13:55: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7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日益趋严。 一行三会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密集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急管繁弦。 本就参差不齐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监管政策的“围追堵2017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日益趋严。
一行三会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密集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急管繁弦。
本就参差不齐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监管政策的“围追堵截”下,开始了一轮真正意义上的“洗牌”。
独角金融梳理了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监管政策,带你一起回顾那些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既是为2017年画下一个完满的句号,也是迎接2018年的开始。
网贷:1+3制度框架搭建完成,备案期来临
对于网贷行业来说,2017年,是加速合规步伐的一年。
年初,《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相继发布,加上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贷行业“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紧接着,2017年12月8日《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也相应诞生,政策不但对下一步的整改验收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计划,明确了验收标准和具体的整改和备案时间表,而且还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最迟6月末之前全部完成辖内主要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
网贷行业已经进入了整改验收的阶段,如果再回顾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就会发现,网贷行业的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以及发展路径都已经有法可依。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已有553家平台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占上线总数的83.26%,是2016年全年上线总数的5.32倍,接入银行存管的速度加快。
预计2018年上半年网贷公司会密集备案。
网络小贷:杠杆末日,存量时代来临
2017年,对于网络小贷而言,也是“窘迫”的一年。
11月21日,央行发布的《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规定,“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更严格的是,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发布,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要求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各地不得进一步放宽或变相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的比例规定。”
12月8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排查和整治网络小贷公司,涉及审批管理、经营资质、股权管理、融资端及资产端等11个方面,并要求在2018年1月底前完成摸底排查。
其中,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是否主要以自有资金从事放贷业务,是否进行非法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也是排查的重要方面。
三份“通知”的发布,暂停了网络小贷新批设,更是直接掐断了杠杆的可能性,网络小贷的存量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小贷被叫停,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终止设立正在筹备中的网络小贷公司,比如新国都(300130.SZ)、步森股份(002569.SZ)、海联金汇(002537.SZ)、*ST三泰(002312.SZ)、星期六(002291.SZ)等企业。也有仁和药业(000650.SZ)、祥源文化(600576.SH)、恒顺众昇(300208.SZ)、康旗股份(300061.SZ)等上市公司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进一步通知。
而这也是现金贷加强监管的信号。
现金贷:暴利时代终结,玩家九死一生
2017年现金贷的监管,可谓是“严”字当头,毫不留情面。
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一发布,业内就炸开了锅,其中诸多条规定将一些现金贷企业直接推向了深渊。
《通知》规定,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
目前,这意味着现金贷小额、短期、“高利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36%的红线将令现金贷平台迎来大转型时代。
校园贷:一律暂停,黯然离场
2017年5月,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杜绝网贷机构发生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
校园贷的整治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此前,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加大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校园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7年监管趋严,排查整治,明确校园贷的退出时间表。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型其他业务,占比为37%。
ICO:骗局揭穿,定性“违法犯罪”
2017年7月,央行等7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下称“《公告》”),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要求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公告》将代币发行融资定性为“
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而且,关于代币的地位,《公告》明确表示,“
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9月13日,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在2017年9月30日其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将停止所有交易业务。9月15日,OKCoin币行、火币网也发布公告宣布停止交易。10月31日,比特币交易正式退出国内市场。
支付:限额时代来临,且行且珍惜
2017年11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无证支付机构进行集中整治,同时颁发了持证支付机构自查内容和无证机构的筛查重点以及认定标准说明。
12月22日,央行又发布了《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对银行业务金融机构、非银支付机构的业务创新、竞争秩序、收单管理等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其中,对小微商户收单业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以同一个身份证件在同一家收单机构办理的全部小微商户受理信用卡的收款金额上限为日累计1000元、月累计1万元。”
紧接着12月27日,央行又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C级不超过1000元,D级不超过500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此外,《通知》中还明确了条码支付业务资质和清算管理要求,比如需持牌经营;规范支付收单业务管理,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要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同时,也强调银行、支付机构从事条码支付业务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应接受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自律管理。
对支付行业进行的规范,央行直接划定了限额,就连那些按规定无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的小微商户也都被纳入到受理范围,这将有利于维护支付收单市场合理、公平、有序的发展。
金交所:明知故犯,叫停任何违规增量
2017年6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在7月15日前停止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
《通知》表示,一些互联网平台明知监管要求(包括交易场所不得将权益拆分发行、降低投资者门槛、变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等政策红线),仍然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将权益拆分面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或以“大拆小”“团购”“分期”等各种方式变相突破200人限制;一些产品无固定期限、资金和资产无法对应,存在资金池问题;一些产品未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和提示风险,甚至将高风险资产进行包装粉饰,向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出售,一旦信用风险爆发,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不少互金平台已下架金交所相关产品,未来,良币必将驱逐劣币。
2017年,监管频频“亮剑”,被业内看作是“史上最严”的金融监管年。“校园贷”、“现金贷”等互金业务被重点整顿,虚拟货币投机行为也被叫停,监管层不断出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合规”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2018年的互联网金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