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果价格居高不下 行业顽疾凸显
2019/5/24 10:03:03 来源:[db:来源]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最近,水果市场一股涨价潮席卷全国。众多“水果粉”纷纷惊呼,涨价颠覆了自己消费习惯,已无法实现“水果自由”。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水果市场一股涨价潮席卷全国。众多“水果粉”纷纷惊呼,涨价颠覆了自己消费习惯,已无法实现“水果自由”。
记者调查发现,水果大幅涨价一方面与主产区减产有关,但另一方面,水果流通环节导致的损耗及成本居高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涨价行情。
水果普遍涨价遭吐槽
“昨天买水果被刺激到了。随便买了几样居然花了200!回想这几年每次来都差不多花几十块,有时100多,到现在终于突破了200。我对物价一直不敏感,但是再迟钝也感觉到了寒意。”不断上涨的价格,让素日最爱吃水果的小张一头雾水。
小张惊奇地发现,不只是自己,她的同事们仿佛都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种默契:渐渐地,大家买个水果都要犹豫好久,以往论兜买,现在统统按个买,当天买当天吃,绝无库存。“最近的水果是真贵,不揣个百八十的,哪敢往店里面走啊。”不仅是上班族,退了休的大爷大妈也纷纷围在水果店门口吐槽。
在北京的一家生鲜超市中,记者发现,一斤的量,最贵的是车厘子,标价56元,樱桃31元、葡萄28.5元、山竹23.7元,普通的苹果价格也多集中在9-11元。折算下来,三个红富士苹果的价格差不多可以买到一斤猪肉。店员告诉记者:“目前水果价格是比去年同期高了好多,我们卖的主要还是应季产品,如果是反季销售的,那价格更高。”
主产区大面积减产是主因
贵,不仅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根据国家农业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2019年4月,苹果、梨、香蕉、橙子和西瓜等五种主要水果的全国超市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都有显著上涨。
“相比去年,80%的水果都涨价了,总体比同期上涨78%,最近一周涨价幅度更高达10%。我经营热带水果多年,今年确实很奇怪,不仅产量低,品质也有所下降,尤其缅甸芒果,好果子至今没见到一个,单果重量也减少了不少,”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水果区的张老板说道,“以目前得知的情况来看,缅甸、云南、广东都出现了严重减产情况,越南、广西、海南还不清楚,但很多果园果农都说今年是小年,不丰收的一年。”
张老板认为,今年偏旱,且气温回升的晚,导致果树的开花率要比往年低不少,很多果子都是迟了半个月才上市。他预计,今年下半年水果价格仍会比以往贵不少,而且货品的质量可能较差、供应量也会少很多。
业内人士刘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果跟粮食不一样,国家没有价格管制,价格较容易大起大落,此次价格上涨主要还是因为几个水果主产区的突然减产,以及游资的炒作。
“以苹果为例,由于往年苹果价格都很正常,所以做库存的存客商都没赚到钱,收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大范围冻害进一步影响,导致库存量大幅下滑。现今行情大涨,批发商为了保证市场只能被动囤货,再加上游资介入囤货炒作期货,价格自清明后一路上扬,自然就居高不下。”刘先生说道。
相关数据显示,苹果的花期只能承受零下4度的最低温度,而根据南华期货的产地调研报告,去年清明节的霜冻天气严重影响到苹果树授粉,坐果率大降,几个主产区平均减产量都在35%左右,其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减产量甚至达到70%。截至2018年12月13日,全国苹果入库量605万吨,同比2017年入库量966万吨下降37%,相比前几年的1000万吨,至少减了400万吨,这也是五年来入库量最低的水平。
据悉,苹果只是北方主产区水果的代表,实际上,梨、桃、杏、葡萄、柿子、樱桃这些替代果品的受冻情况与其基本类似,某些地区几乎绝收。
鲜果价格不会持续在高位
《中国水果市场展望2019-2028》显示,中国水果批发价格2014年到2016年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在2016-2018又连续2年上涨。水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确实非常明显,且每年的4到6月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鲜菜、鲜果两个品种明显受到极端天气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也同样不会长期持续在一个高位。
刘爱华强调,总体来讲,不管是从食品还是从工业消费品、服务来看,未来CPI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对此,多位水果行业人士表示,目前的供应短缺时间不会持续很久,只要时令性水果大量上市,目前水果供应短缺的局面应该会得到改变。
行业顽疾不容忽视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丰灾年”情况的出现实属正常。但本轮水果价格上涨的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让广大消费者心有余悸。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某果园经营者告诉记者,水果行业其实一点也不暴利,毛利润虽在50%左右,但也只是表面上的利润很大。其实,大部分利润都损耗在运输、人工上,水果又属于快销类,价格实时变动,运营风险很大。不少人都是今年赚一万,明年赔两万,身边有好多投资农业的朋友亏得一塌糊涂。
那么利润跑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专家认为,我国水果流通行业长期存在流通环节多、损耗巨大以及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等顽疾,丰年之时,这些问题并不突出,一旦遇到产量下滑的年份,这些因素就会共同放大供应缺口,最终导致价格暴涨。
有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蔬果流通领域损耗巨大,损耗率高达25%-30%,每年损耗超亿吨,这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的果蔬产量。对比发达国家仅为5%的损耗率,我国在这方面还难以被称为农业强国。
流通环节已成为当前行业的顽疾。专家表示,发达国家大多能都实现水果产地入库贮藏,全程冷链运输。而我国仅陕西省部分区域能够大规模实现产地入库,但无法做到全程冷链运输,导致不少水果烂在了运输和流通的环节。而且,从种植户到销售终端,一般至少有5、6道环节,每个环节至少要加价10%-20%不等,加上运输和储藏成本,终端价格较产地收购价翻上数倍是常见现象,种植户并没有从水果价格上涨中得到实惠,消费者更是高呼“吃不起”,显然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针对此类难题,国务院曾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就包括农产品冷链的发展;随后,商务部等5部委也联合发布《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届时,我国将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将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也将得到有效保障。(记者 刘波)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