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入微处显担当——宁小海八年脱贫攻坚之路
2020/12/9 16:04:58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潞城镇地处山西陵川县城中部15公里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45户,3166人,有贫困村21个,还有23个插花贫困村,是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又下雪了。今天就别下乡去村里了吧?”宁小海的家人看了看门外正在飘落的雪花,上一场雪还没有化完。“那哪能呢?还是去吧。咱陵川的气温,有时候一冬天也化不完雪,工作,该干还得干。”山西陵川县潞城镇副镇长宁小海知道,有很多工作追在屁股后面,还是一日事,一日毕吧。2013年,宁小海开始分管潞城镇脱贫攻坚工作,至今快8年了,但他依然奋战在第一线。
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
潞城镇地处山西陵川县城中部15公里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45户,3166人,有贫困村21个,还有23个插花贫困村,是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山大、沟深、地广、人稀,这就是实际,全镇44个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这就是现实,面对这个现实,是前进还是后退,面对这个艰难抉择,宁小海同志选择了前者。
——五分之一的贫困户呀!宁小海暗暗在心里立志,一定要改变全镇的贫困面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只有掌握镇情民意,才能找出发展的出路,精准帮扶才能帮到点上。”
在对全镇贫困户进行的第三次重新甄别中,宁小海组织镇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村干部三级联动,按照“应增尽增,应退尽退”的原则,以“真穷真贫”为标准,对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准复核。经过反复对比,清退了一些不符合政策的对象,吸纳了一些真正贫困的人员,最终确定了全镇贫困户1289户、3399人。做到了“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人口一个不进”,获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
在小海同志的案头,30多本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蝇头细字,冶南村的苏忠贤癌症病住院报销没有解决、苇水村贫困户申秀山连翘花冻死了,急需救助、沙上头移民小区张保龙家中漏水了需要解决、天池村的小瓜滞销了,卖不出去、西八渠贫困户徐王英房屋突然倒塌了,得抓紧危房改造······一个个琐碎的小事情,记录着他一路走来的艰辛,4顶大柜500余本的扶贫资料,见证着一个基层扶贫干部的务实于不平凡的轨迹。
为了找到全镇的脱贫思路,宁小海和潞城镇党委一班人一头扎进村里,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搞座谈,了解全镇的实情,征求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制定了《潞城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定目标、定措施,落实资金、落地项目、摸准脉搏、对症下药。明确了“连翘、蔬菜、食用菌为主,养殖业、小杂粮为辅”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按1年短期目标、2—3年的中期目标、3—5年长期目标,定目标、定措施,落实资金,落地项目,摸准脉搏,对症下药。
我愿意为菜农当“保人”
产业发展是关键一步。他和党委一班人,入企调研、专家诊脉,立足市场,紧盯发展。8年多实践,把昔日一个穷乡僻壤的贫困大镇打造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新型农业大镇。叫响了“生态福地.农谷潞城”产业品牌。2万亩荒山、7000亩的大田黄灿灿的连翘花,开出了潞城脱贫致富的幸福花;冶南岭、槐树岭2000亩中药材基地开启了潞城中药材示范片区新征程;上郊村“两花一菜”高效农业栽培园开启了潞城玫瑰走向国际市场的快车道,直接带动了1042户,2485人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实现了脱贫,以“连翘、蔬菜、食用菌为主,养殖业、小杂粮为辅”的产业发展画卷在潞城镇徐徐展开。
这一切的背后,总能看见小海同志的背影,2017年,在全镇实施的千亩露地蔬菜扶贫示范基地项目中,在育苗的节骨眼上资金短缺,愁得大伙儿团团转,他第一个带头作为“保人”为菜农从银行担保贷款10万元,才使该项目顺利实施。
在7000亩连翘重点工程建设中,他带头发扬“白+黑”、“5+2”的苦干实干精神,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积极性,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的干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脱贫,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宁小海还多方想办法,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农民脱贫致富的永续动能。“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宁小海认为,扶贫就是要从根本上让农民认识到“我要富”“我能富”,而不是乡镇干部“让我富”。
政策扶持是保障,要让他生根发芽。经统计,在潞城镇,享受雨露计划资助的贫困大学生52人,补助资金约84000元。享受各项扶贫政策资金4000余万元、享受金融扶持583人、兜底保障475人、公益性岗位108人,举办培训班50多次,有19个村的贫困户开展了310人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培训,有效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自主脱贫的能力。
“要用好国家移民搬迁政策”宁小海说。“两年多来,潞城镇实施易地搬迁400户,危房改造194户,占到全县的四分之一,比周边县区一个县的任务还重,这不容易啊!”为了让贫困户知晓政策,他亲自入户宣传讲解达400余次,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后续产业扶持,一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群众不理解、抵触情绪大,一个个都需要妥善解决,宁小海同志做到了,潞城移民搬迁各项任务100%全部拿下。在移民搬迁中,潞城镇采取本地移民和外地移民相结合的办法,新建成了潞城特困移民敬老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三无”人员的养老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我们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2016年以来,潞城镇积极争取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等项工程98处、饮水安全等工程14处、基础提升工程21处。贫困户“两不愁四保障”、贫困村14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贫困村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宁小海就是这样,真正扑下身子,勇于担当,带领干部群众一起真抓实干。自分管脱贫工作以来,宁小海和家人聚少离多,有时隔几个周甚至几个月才能相聚一次,特别是2017年后半年,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他白天下乡指导工作,晚上工作在后半夜,虽然单位离家不足20公里,但连续3个月来,坚守在工作岗位,亲力亲为,有效保证了全镇21个贫困村和23个非贫困村脱贫任务的圆满完成。
8年的岁月、2900多个日日夜夜,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上,宁小海同志洒下的不仅仅是汗水,更多的是基层扶贫干部的心血和泪水。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说过“人的一生、能干成一两件对历史进步有重大影响的事,就算值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这样的事”。然而,用8年的时间,用心去干一件事情更不容易,这期间,感受的不仅是坚韧与付出、承受的不仅是压力和担当;更多的还有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一颗孤独的心,还有来自心灵深处那一根饱经磨难的玹。
8年的时间,一批一批的同事调走了,提拔了,他依然坚守这这份初心,铁打的政府、流水的兵,他俨然成了一个老兵。他用自己铁铮铮硬汉子倔强的脾气,他用朴实无华的坚守,挺起了潞城镇脱贫攻坚的脊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最底层扶贫干部的默默奉献,才铸就了共和国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他们“于入微处显担当、看视寻常不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