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人士:今年我国钢材出口将有恢复性增长
2021/5/12 18:08: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4月10—11日,第十七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和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强化环保、能耗、安全、质4月10—11日,第十七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和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强化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要素约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
优化产业结构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侯云春在会上表示,钢铁行业在我国的改革发展中是具有很大优势的行业。在我国的工业体系中,先进制造业是基础。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从钢铁行业长远发展考虑,特别在产能产量双降的大背景下,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长远来看,而不是从一时的价格看,要努力提高高附加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钢铁减排的新技术,减少粗钢生产。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在新形势下也必然要加快,实现有序竞争。当前面临很多新挑战、新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钢之家网站创始人、董事长吴文章认为,未来我国钢铁业将围绕结构调整、绿色环保、智慧制造三大主线,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具体来看,他表示,我国钢铁企业将构建区域市场规模优势或者专业化生产优势,加快推进并购重组,早日实现“135”目标(即一个2亿吨以上规模、三个0.5亿—1亿吨规模、五个3000万—5000万吨规模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而优化产业布局和推动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度将达到75%甚至更高。在节能减排方面,钢铁业将加快实施节能环保和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提高废钢铁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探索降低碳排放工艺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动钢铁业绿色低碳制造。
此外,科技服务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正在加大。吴文章认为,未来将会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在钢铁行业生产、销售、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各环节的应用,建设智慧制造工厂,实现柔性生产和精准配送,以满足下游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用钢需求。
吴文章说,受资源和能源供应禀赋等约束,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仍将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顶层合作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合资合作建厂建矿、技术合作、经营托管和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在谈及2021年钢铁市场时,吴文章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计前高后低,基建投资和对外出口同步全面发力,预计全年GDP增长8%—9%。钢铁产量释放取决于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实施力度。预计我国钢材出口将会有恢复性增长,进口钢材将明显回落。此外,铁矿石与焦炭供应偏紧态势将有所改善,主要是因为高矿价促进非主流矿增产,焦化新建产能大于淘汰产能。
吴文章最后总结说,2021年二季度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以冲高回落或高位振荡为主,下半年钢铁市场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看钢铁产能和产量双控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总体将以振荡调整为主。后期需重点关注我国钢铁产量、钢铁产业政策和钢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
碳达峰、碳中和加速废钢行业发展
“我国大宗固废仍将面临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的严峻挑战。”欧冶云商循环宝事业部总经理张春前表示,目前大宗固废累计堆存量约600亿吨,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存在较大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合理利用。
据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曹玉龙介绍,2020年钢铁企业自产废钢0.5亿吨,占资源总量的20%;社会采购废钢2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0%。其中,炼钢生产消耗废钢2.2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8%,铸造行业消耗2000万吨,占资源总量的8%,还有近1000万吨进入库存。我国废钢消耗量较大的区域为华北和东北,占全国消耗量的66%,行业需求区域集中度较高。截至2020年,全国275座电弧炉产能为1.7亿吨,华东、华南、华中是目前电弧炉较为集中的区域,产能占比合计73%。电弧炉主要分布在废钢资源、电力资源丰富的区域。2020年全球电弧炉产能新增近3000万吨,同比增长6%,2021年计划新增产能近2000万。2020—2025年,我国预计新增电炉产能4400万吨。
在曹玉龙看来,电炉短流程炼钢已成为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政策鼓励的重点方向之一。提高废钢利用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钢铁行业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18%,仅次于电力行业。控制碳排放,短期来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压减粗钢产量;长期看,大力发展电炉炼钢也可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保障国内铁矿石供应
在此次会议上,铁矿石供应也是与会人士关注的话题。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是客观存在的。数据显示,过去15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9.1亿吨,铁矿石平均对外依存度75%。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总工程师雷平喜表示,2035年粗钢累计需求量约150亿吨,铁矿石缺口将达到130亿吨。“随着粗钢积蓄量持续增加,我国废钢回收加快,未来15年可回收约43亿吨。”他说。
在雷平喜看来,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是我国钢铁产业原料供应链“脆弱”的关键。国际矿山巨头垄断全球铁矿石市场,国内矿被周期性“清场”。同时,铁矿石进口矿来源集中、运输通道单一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此外还面临定价机制不合理、产业链分配不公平等问题。
当前,铁矿石资源安全保障已经成为钢铁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对此,雷平喜建言,铁矿石供应战略储备非常有必要。具体看来,应加大铁矿石资源勘查力度,推动海外风险勘查开发,建立国家铁矿石储备决策专家委员会,制定铁矿石战略储备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并严格实施铁矿石储备专项规划,建立铁矿石战略储备融资机制等。
对于国内矿山未来发展方面,雷平喜认为,国内生产持续恢复、投资快速反弹,增长势头良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大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力度势在必行。“应提高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积极性,建设有效益、可持续、高质量的大型铁矿石基地。”他说。
转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