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江津:“美丽产业”绘就画里乡村
2021/7/11 12:08: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积极引导花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发展“美丽产业”,打造富硒、花木、旅游“三位一体”产业体系,绘就产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积极引导花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发展“美丽产业”,打造富硒、花木、旅游“三位一体”产业体系,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里乡村,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株苗木撬动一方经济
5月18日,记者走进杜市镇湘萍村,连片的红褐色苗木映入眼帘。村里的水泥道路上随处可见正在装载、拉送苗木的运输车。
“红继木要经常修剪,这样才能长得更密、更旺,在市场上有好卖相。”在湘萍村的花卉苗木种植地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1987年,杜市镇村民熊建国引进第一株杜鹃花,全镇的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开始萌芽,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杜市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引导农户利用科技提高花卉苗木品质,打造特色优质产品。
“杜市镇现有花木种植面积2万余亩,2020年全年销售额达1.6亿元。全镇30%的农户都从事花卉苗木生产,花卉苗木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杜市镇镇长程迪锋介绍,杜市镇已经发展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杜鹃花和红继木基地、江津区花卉苗木示范镇。全镇共有花卉苗木品种130余种,其中灌木2亿余株、乔木45万余株。品种尤以工程绿化为主,有乔木、灌木、营养袋苗、地苗、盆花等。
目前,杜市镇的花卉苗木种植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向基地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转变,花卉苗木产业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重转变。花卉苗木产业不仅满足了江津乃至全市的绿化需求,也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华丽蜕变 花木变身“工艺品”
“早些年,长安车拉满一车杜鹃花能卖3万元。”重庆市凯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易治林作为杜市镇赫赫有名的花木经纪人,现在还记得2012年在银行取出一沓沓现金,现场给花农发钱的场景。
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花卉苗木的行情就由盛转衰,产值缩水严重。据国家林业部门有关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苗木存圃量约600亿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用量仅有250亿到300亿株,产能严重过剩。
怎样让群众在花卉苗木产业增收致富道路上把准市场脉搏,少走弯路?近年来,杜市镇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积极引导花农、企业从单一的种植、销售花木向园艺方向转型。
为及时为花木企业和农户提供最新的政策信息和技术支撑,杜市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农民课堂,积极邀请园艺专家前来授课。此外,该镇还利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花卉苗木产品附加值,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杜市镇花木企业最早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带头人之一,易治林感触颇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铁脚海棠搭建而成的八角亭为例,八根木头最多卖到8000元,编扎成八角亭,给客户现场搭建,就能卖到9.8万元。
三产融合 产业附加值提升
“在推动传统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新兴的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苗木+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杜市镇经济办主任邹华表示。
为了推动农旅融合,助推花木企业升级转型,杜市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太公山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立足富硒产品、花木产品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品牌,积极引导林旅产业、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倡导花木企业、种植户从基础的苗木种植销售向园艺、园林以及乡村休闲旅游方向升级转型。
采用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杜市镇让游客在游玩赏花的同时,切身体验“花文化”,精心策划的花木节、花朝节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赏花踏青。其中,重点打造的太公山景区荣获“重庆十佳赏花目的地”称号。太公山景区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近千米,植被丰茂,主要有麒麟花谷、世外桃源、七彩梯田等核心景点,同时有大佛寺、香炉石、双山等主要景点。
游客来到杜市,在太公山独特的七彩梯田、碧波荡漾的麒麟湖畔游玩赏花,参加送花礼、赶花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虽然目前疫情未完全退散,但是杜市镇依然积极开拓新的旅游版图,这两年推出的花木旅游文化节暨花朝节之云端赏花会大受欢迎,共计吸引了100万余人次在线“云赏花”,并以政府网站和“花木杜市”微信公众号为依托,挖掘花木文化、民俗文化,打造“胜境太公·七彩杜市”品牌。
此外,杜市镇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积极实施人居环境改造试点,创作了近400平方米的墙体彩绘,用于展示乡村文化,让花木、花田景区与民居院落和谐共生,让乡村特色院落留住乡愁记忆。(记者 贺宝胜 施婉莹 通讯员 陈秋霞)
转自:江津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