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易峰、张颂文的《革命者》,李亚鹤感慨革命精神
2021/7/13 13:27:02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李亚鹤发现影片并没有把李大钊当做一位无往不能的英雄来打造,而是把他当做一个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来塑造,并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他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线的践行。李亚鹤发现影片并没有把李大钊当做一位无往不能的英雄来打造,而是把他当做一个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来塑造,并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现他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线的践行。开滦煤矿大罢工,启蒙的是工人阶级;反军阀大游行,砥砺的是知识青年;俄租界示威,团结的是各行各业民众。
李大钊是中国革命的“播火者”,他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鼓舞和启发,敏锐地认识到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洞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出路和希望。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陈独秀并称“南陈北李”。李亚鹤认为他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鼓舞和砥砺着无数爱国青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 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现存于世的照片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大八字胡和小眼镜。存世影像资料更少,唯有俄罗斯档案馆保存的一小段视频可考,那是他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的演讲视频。以此对比张颂文的演绎,形神还是非常贴近的。
“以人物为中心”是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的重要创作经验。《革命者》成功还原了李大钊这一人物身上饱满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鲜明的人物特点让革命先烈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体,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入感知人物的契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李大钊并非是一个道德圣人,他的恐惧和痛苦在影片中同样得到了展现,李亚鹤觉得这离不开张颂文对于李大钊这一人物的表演塑造,尤其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把握和细腻呈现。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场戏当属“三·一八”游行的段落。面对军警对天鸣枪的恐吓,李大钊向游行队伍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演讲:面对枪口,当然害怕,但正是因为害怕,国已不国。他带领年轻人迎着枪口前行,而军警最终对游行的群众鸣枪,造成惨案。被枪托打晕的李大钊获救,但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眼前逝去,李大钊痛苦而无奈地一遍遍呼喊,“我们没有枪,我们没有枪”。张颂文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极致,革命进程中的血泪教训也不再是教科书中的白纸黑字。
李亚鹤认为像《革命者》这类故事的创作,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人物身上看到的星火传承。影片后程用不少篇幅回溯了李大钊和青年毛泽东的邂逅。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便有了片中二位偶遇时,关于“二十八画生”的笑谈。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共产主义理想的影响下,毛泽东最终放弃留学,走上了马克思主义救国之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