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感肆虐!中国医疗技术力挽狂澜助患者重生
2021/8/30 14:12:18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目前流感疫情正在日本迅速蔓延。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推算已达到约952.3万人。流感后的惊魂100天
近日知名女星因感染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不幸离世,再度引发大众对流感的重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一个看似普通的流感,为何会引发如此严重后果呢?
目前流感疫情正在日本迅速蔓延。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推算已达到约952.3万人。日本全国已有近2800所学校和幼儿园停课,3230种药品出货量受限或停止供应。
在我国,今冬的流感,同样来势汹汹。39岁的高校教师彭磊(化名)刚刚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100天。从入院时的卧床不起,到如今能够自由行走,经历重重磨难的他,终于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重获新生,迈着稳健的步伐自行走出医院。
“当时的情况,说是命悬一线也不为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回忆道。彭磊送来时,全身上下已经“全面溃败”:心脏几近停摆,肝肾相继衰竭,全靠三台“救命机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CRRT(血液净化)来维持生命体征。在这场与时间的竞速中,医院专家团队经过会诊,打出了一张王牌: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病情危重,这是唯一的机会。”郑俊猛教授说。
手术持续了近6个小时。当人工心脏开始转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奇迹般地,原本衰竭的右心室功能也随之恢复,最终彭磊成功脱离了所有辅助设备。
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去年9月底,这位年轻的高校教师初现病症时,也曾不以为意。发烧、肌肉酸痛、咽喉不适,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并未引起他的足够重视。他不仅继续坚持工作,还照常进行打球等运动。
“这是一个致命的行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说,“运动会导致血管扩张,让病毒有机可乘,迅速通过血液攻击心脏。”
10月14日,彭磊因身体极度不适,状态极差,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并直接送入ICU接受救治。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功能EF值急速下降到26%(正常值在50%-70%左右),随后更是跌至10%,肝肾相继衰竭。在当地医院,他不得不依靠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CRRT(血液净化)三台“救命机器”维持生命体征。
其间,通过血液检测,医生已明确彭老师患上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极其严重。然而,经过连续多天的抢救,彭老师病情仍在恶化,心功能EF值下降到10%左右,出现了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临床征象,必须依赖机械辅助维持心脏的跳动。
王牌武器:国产人工心脏
10月29日,当彭磊被转运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时,他已经处于极度危险的边缘: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仅剩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感染指标居高不下,脑电图显示异常。“那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命悬一线。”郑俊猛教授回忆道。患者若长期佩戴ECMO辅助的不良反应会出现左心后负荷增大,不利于左心恢复;且目前已经出现明显的肺水肿,左房压力高,同时还合并了严重感染。如果彭老师的心功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很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经过紧急评估,医疗团队决定为彭磊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手术选用新一代人工心脏EVA-Pulsar,这也是唯一一款可以用于长期辅助的国产人工心脏。
11月5日,手术如期进行。植入左室辅助装置(LVAD)后,彭磊的心脏开始与人工心脏"分工合作",各负担50%的泵血工作。更令人欣喜的是,原本衰竭的右心功能竟随之恢复,他顺利脱离了所有辅助设备。
图:新一代长期型人工心脏
走出生命的至暗时刻
2月,当记者再次见到彭磊时,这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教师已经能独立行走了。他的胸腔里,那颗人工心脏依然在有节奏地泵血,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在郑俊猛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彭磊的心功能EF值已经恢复至55%。郑俊猛教授表示,彭老师以后有机会拆除人工心脏,回归正常生活。
从ICU到普通病房,从卧床到站立,从插管到说话,彭磊用了整整100天,终于走出了生命的至暗时刻。谈到救治过程,彭大叔数度哽咽:“孩子一路都在抢救,我们身为父母,内心无比煎熬,但唯有坚持。特别感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团队,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医者仁心,为孩子带来了新生。他们不仅成功完成了手术,还帮我们联系到了进行下一步康复的医院。孩子生病后,他的同学、同事、学校领导多次来看望他,为他献血、捐款。如今他能恢复,靠的不仅是他自己强大的意志力,还有大家对他的帮助和关爱。”
为什么流感会致命?
流感绝非“大号感冒”,流感病毒最初侵袭呼吸道,一旦突破免疫防线进入血液,便会向全身器官发起“总攻”,其中对心肌的破坏尤为致命。
郑俊猛教授进一步解释:“流感可通过两种途径危及生命。一是引发细菌性肺炎,这通常是由于气道黏膜受损、免疫力下降所致;二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此时病毒直接攻击心脏,对心肌的损害尤为显著。其机制包括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诱发心血管事件以及加重已有心血管疾病。”
“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快速反应。”郑俊猛教授强调,流感病毒对心脏的伤害常被忽视。“许多人认为流感不过是发烧咳嗽,扛一扛就过去了。然而,病毒性心肌炎的发展往往是迅速且出人意料的,48小时内就可能使一个健康的心脏彻底‘罢工’。在流感肆虐的季节,任何轻视都可能酿成大祸。生命面前,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掉以轻心。”
专家解读
1. 流感后继续剧烈运动会引起心力衰竭吗?
运动本身会对心肌造成一定负担。有研究表明,剧烈运动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当患者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咳黄痰、气促和全身乏力时,继续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在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心肌,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肌应激,增加心肌损伤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应激可能加重已有的心肌损伤,尤其是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导致心功能急剧下降。
这种急剧的心功能下降可能影响心脏的收缩能力,甚至诱发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肌炎症,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流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充分休息,以降低心肌损伤的风险。
2. 人工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主要为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左心辅助装置并非替换心脏,而是用于辅助左心室的泵血功能,将血液从左心室输送到升主动脉,帮助心脏工作,减少心脏负荷。它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流感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后,当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有效改善心功能时,LVAD植入术可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患者在LVAD(左心室辅助装置)辅助后,心脏在充分休息后,心功能可能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全面评估,确认其心脏能够独立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功能后,可以考虑撤除LVAD装置,恢复正常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