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新能源汽车会涨价吗?
2021/12/26 12:25:02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市场渗透率达17.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19.5%。1-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市场渗透率达17.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19.5%。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30万辆左右,明年将达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急速增长的同时,补贴也加快退坡。根据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2020-2022年补贴标准将分别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退坡10%、20%、30%。虽然2022年补贴退坡细则还未出台,但已有越来越多车企在为补贴进一步退坡做准备。
部分热销车型已开始涨价
11月24日,国产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后轮驱动版车型售价上调4752元,分别从25.09万元和27.60万元上调至25.5652万元和28.0752万元。与此前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涨价不同,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是补贴退坡。据了解,目前订购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时间为2022年第一季度。
无独有偶,自12月13日起,小鹏汽车3款车的购车权益不同程度收缩,其中P7购车权益礼包减少5000-10000元,P5减少4000元,G3i减少5000元,且大部分车型不再享受0息或低息方案。业内人士认为,除供应链制约外,补贴退坡是小鹏收缩购车权益的重要原因。
同时,补贴退坡成为车企刺激消费的噱头。12月7日,一汽-大众官方发布的一张ID.4 CROZZ和ID.6 CROZZ宣传海报写道:国补退坡倒计时,从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国家补贴退坡5400元!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生产线升级导致订单交付延期及补贴进一步退坡,蔚来汽车采取了“自掏腰包”的策略。蔚来方面表示,今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购买ES8、ES6、EC6并在2022年3月31日前提车的用户,仍可按照2021年国家补贴标准享受补贴,即搭载标准续航电池包(75kWh)的车型和长续航电池包(100kWh)车型仍可分别享受16200元和18000元补贴。目前蔚来交车周期约2个月,即年底前订车的用户,新车交付时间均在2022年。也就是说,2022年补贴退坡产生的差价将由蔚来自行承担。
此外,哪吒汽车销售人员也表示,只要是今年订购的车辆,即使提车时间在明年,也能享受今年的补贴政策。
“大概率不会有明显涨幅”
不同车企的市场议价能力不同,对头部车企而言,小幅涨价对预期销量影响不大;对处于爬坡阶段的车企而言,宁愿自担损失也不愿冒销量下滑的风险。政策规定,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退坡30%,且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那么,30%的退坡力度是否会导致大批新能源汽车涨价?
“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已基本进入市场化轨道,补贴影响很小。虽然没有补贴,但双积分、碳排放、出行限制等非补贴政策仍将发挥作用。同时,随着油价上涨,燃油车与电动车相比,使用成本增大。因此,补贴退坡的影响不会太大。”欧阳明高认为。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是否迎来涨价潮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博弈。“负面包括电池供应紧张、没有较成熟的新型电池路线替代、现有锂电池原材料难以大规模回收利用、补贴退坡等,但同时,车辆销量大涨能分摊一部分电池成本,且新能源车积分价格上涨、车企压低其他零部件成本、车企在售后或OTA(空中下载)升级上变相提高利润等也能消化部分提价因素。”
此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明确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售价“大概率不会出现明显涨幅。”
车企将迎来新一轮考验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200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12年。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格局重塑,销量大幅下滑,部分靠补贴生存的车企被淘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从政策驱动大步迈入市场驱动,市场渗透率一路上涨,且随着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方各种优惠政策支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或取消将是必然。
其实,即使车辆不涨价,车企的压力也在增加。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等问题困扰车企,叠加补贴退坡或将进一步压缩车企的利润空间,销量不高的车企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虽然非补贴性支持还有,但对市场而言,明年是一个“坎儿”,车企将迎来新一轮考验。
“补贴退出后,相关的技术细则如电池能量密度、百公里电耗等不再有要求,甚至换电补贴也取消的话,符合用户需要的高性价比车型将发展得更好,头部聚集态势也更易形成。”曹广平表示。(实习记者 杨梓)
转自:中国能源报
- 上一篇:集成电路: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 下一篇:突破万亿 吸引外资仍须“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