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种子!农业的“芯片”!种业难题怎么破?
2022/1/20 12:25:0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从2021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到7月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议》后,中央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目从2021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到7月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议》后,中央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目前中国种业格局什么样?哪些种子我们可以自给自足,短板又在哪?
今天的央视财经《对话》节目现场为大家请到了几位业内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万建民、农业农村部种业振兴行动工作专班负责人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 、中信农业总经理隆平高科董事长毛长青、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董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执行会长孙皓。
今天CCTV2《对话》21:30一起听本土成长起来的最大种子公司讲出海并购的坎坷,听中国第一个琢磨国人吃鸡问题的人聊十多年前如何在供种上被“卡”住。当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依然命悬于一颗小小的种子,这个话题的有趣有料程度,可能超乎你想象!
种子,就是农业生产的“芯片”
一直以来,种子都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单产提高,单产提高的60%-80%源于良种贡献。可以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率。
谢焱:种质资源实际上是战略性的资源。种业之争,实际上就是科技之争,焦点就是种质资源之争。有一些发达国家是种业强国,19世纪开始,就从全球搜集种质资源,形成了种质资源的优势和种业发展的优势。
中国农业科普图鉴,种子还面临“卡脖子”困境
中国是农业大国,然而,在种子问题上,有些却还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
谢焱:畜禽的种源,自给率是75%,水产的种源自给率是85%。我们国家农作物种子每年的用量大概是100亿公斤左右,进口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大概是0.1%。外资企业的种子销售额占我们国家种子市场的总份额不到3%。这两组数字应该能够看出来,我们的种子还是可以的,靠自己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那些我们国家基本上能够自给的种源,有可能在质量、生产性能上,跟国际上最好的水平相比有差距。比如玉米和大豆,单产和国际上最好的水平相比,大概都是60%左右。蔬菜里面,像番茄、甜椒,有一部分种源是要靠国外来补充的。
而有些种源主要依赖国外。比如甜菜,95%的种源是要靠进口的。
孙皓:我们是美食国家,国外育的种,比如奶牛、猪,是按照西方人的生活习惯育的。我们的需求会更多。所以说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卡脖子的问题,应该是脑袋瓜子向着哪个方向去思考的问题。
种业难题怎么破?科技创新是关键
为了培育出更优良、更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种子,科学家和企业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万建民:我们的种业跟国外有差距,其实科技是有责任的。育种的整个环境,从种质资源,到基因,到关键技术,到品种培育,到产业化,它必须是一个全链条的创新。那么现在在中国所有的科研单位,包括大学,没有哪一个是能够把所有的关键创新点都做得非常齐全的。其实强调种业振兴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能要激发科研人员、激发企业,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毛长青:实际上并购是要扩大你自己的资源库,我们自并购了巴西的公司之后,我们基本上拥有南美最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了。收购巴西这个公司,育种技术上,基本上走到了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辅助育种这样的一个阶段。缩短我们跟全球排在前列的种业公司的差距。
转自:央视财经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中国学生受邀参加国际IT奥林匹克竞赛,探索数字科技新机遇
- 重塑企业生产力!2025金智维企业级智能体暨AI+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引领人机协同新范式
- EHO TINY 母婴水品牌亮相2025中国妇幼健康与产后康复大会 定义母婴饮水安全新标杆
- 我爱我家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7%
- 野莓WB(Wildberries)2025官宣大会 - 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电商平台正式来中国啦
- 华艺照明2025年春季新品订货会,重磅发布!引爆市场!
- SHEIN创新数码冷转印技术,牛仔生产数字化与绿色转型双赢
- 以花为序,绽放新章!宁波阪急4周年"花漾奇想"浪漫启幕
- “天府油韵・粤彩纷呈”2025“天府菜油”品牌推介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 数字赋能时尚,解密Paroce&Shark保洛斯鲨鱼火爆背后的战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