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建设美丽中国凝聚奋进力量
2022/3/8 10:46:14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大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不懈奋斗。
新时代党领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巨前所未有。
一是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其中一个。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二是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建立“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6%左右,清洁能源占比上升到25.3%,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向污染宣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7年—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全国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是生态文明法律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10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出台几十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具体改革方案,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河(湖、林)长制、排污许可制度、国家公园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改革举措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五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有力支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并运行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深化,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先后组织命名五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六是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加强中美、中欧气候领域对话,达成《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习近平主席和8位缔约国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线上出席领导人峰会并讲话,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东道国举措,发布《昆明宣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绿色“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要深刻总结并运用好这些经验,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宝贵财富。
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指南针和金钥匙。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决贯彻,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五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六是坚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公约义务,有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加快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高地、学习宣传高地、制度创新高地和实践推广平台、国际传播平台。扎实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理论读物编制出版和学习宣传工作,办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二是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平稳运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配合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加快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实施,加强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五是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重点风险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核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核与辐射绝对安全。
六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各方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充分发挥东道国和主席国优势,全力做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办工作,推动制定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完善履约与生态环保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切实履行消耗臭氧层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危险废物等领域国际环境公约。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拓展合作领域和协作机制,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七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强化法治保障,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手软,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信息、科研、人才队伍等各方面能力,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