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会陈皮侨·商古道之:陈皮商道考略
2023/2/8 21:42:19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会是一座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南粤文化名城,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翰甲冈州的美誉。新会也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乡亲近84万人,广泛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新会陈皮以983.75的品牌影响力指数,首次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首。新会陈皮是广东著名特产,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和广东省及江门市立法保护等。新会是一座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南粤文化名城,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翰甲冈州的美誉。新会也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乡亲近84万人,广泛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分布世界各地的新会冈州会馆或同性质的同乡会及宗亲社团达50多个,分布于东南亚、美欧、澳新等地。
新会陈皮侨·商古道,即过去200年间新会陈皮陪伴五邑侨民走出国门,行至全球7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远洋之路,及七百余年间众商贾通过水路和陆路,经港、澳、穗,将新会陈皮销至全国各地及南洋、美洲等地的商道轨迹总称。经初步整理发现,新会陈皮的流通范围,较之“郑和下西洋”时间、空间跨度更宏大、行程更漫长和遥远,再现了新会陈皮千百年来的发展史,最终绘制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会陈皮全球之旅。“新会陈皮侨·商古道”课题由粤陈堂新会陈皮文化研究中心首次提出,这一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022年6月,“新会陈皮侨·商古道”文化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召开,会议发布了首版“新会陈皮侨·商古道”总览图。国务院原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刘坚通过视频的形式向研究会的顺利召开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表示祝贺,“‘新会陈皮侨商古道’记录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足迹,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大家携手同心,用科学、历史的眼光研究新会陈皮,弘扬“侨商古道”和谐交流、互鉴互学的精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刘坚表示。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建通过视频形式参会,并发布新会陈皮侨·商古道课题研究成果。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就新会陈皮侨·商古道人文历史的挖掘与整理,以及保护好、发展好新会陈皮产业出谋献策,并建议以“新会陈皮侨·商古道”为主题撰写政协提案。
新会自古为岭南的经济与文化重镇,商业繁荣。新会商人性格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加之粤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创造出独特的南粤文明和粤商文化。
明代时,新会陈皮由新会葵扇出江行经广州、港澳通过船运北上福建、浙江,新会陈皮在浙江借助长江流域及京杭大运河,继续北上乃至苏州、扬州、北京等地。明末清初,冈州会馆在苏州山塘街落成。此后,吴中名医张璐、王子接、叶天士、薛雪等人的医学著作里大量出现道地陈皮产自新会的记载,对新会陈皮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张璐撰写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的《本经逢原》,是首部将“粤东(即:广东,明末清初江南与京城等地称广东为‘粤东’)新会”明确为道地陈皮产地的医学著作。清末民初,新会葵扇陈皮座商刘怡记、刘财兴等在上海、苏州设批发店,这些新会座商大户不少是经几代人的传承,其中以刘怡记(最初叫刘全记)生意较大,是乾隆年间刘姓掌柜以一千量白银创办的新会土特产商号。
明末清初,新会陈皮向南,经澳门放洋出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包括更遥远的东南亚、南亚,至当年的吕宋、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缅甸及美洲等地。被称为“国宝”的史学家、教育家陈垣是新会人,清道光年间,陈垣祖辈贩卖新会本地特色药材起家,经营新会陈皮。最初在广州越秀区天成路的闽漳会馆旧址创办陈信义药材行,生意兴隆,后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开陈信义分号。1840年,海外第一家冈州会馆在新加坡落成。今天的新加坡,依然有周姓新会籍侨民开办的德信药行经营新会陈皮。
川渝是新会陈皮向西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清乾隆五(1740)年,由新会商人在重庆修建的“古冈(古冈,新会旧称之一)栈”落成,新会商人往来川渝者日益增多,成为在渝“广帮”商客的三大下榻处之一。三年后,由梁姓新会葵扇陈皮商牵头创办的粤庆祥就驻扎于此,至清末,粤庆祥成为广帮中规模最大的山土药材商行,年出货量几乎是其他广帮的总和。“但愿天下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药行名对,据说就出自粤庆祥。清乾隆、嘉庆年间,新会黄姓葵扇、陈皮商在重庆、成都等地相继开设德隆、悦隆、协隆、广隆、华隆、均隆等9家“隆”字商号,清政府在大庾岭(即:梅岭)设置关卡,大批标有醒目“隆”字货物频繁途经此处,因“隆”与“龙”谐音,人称“九龙入川”,虽因后人难守其业,至咸丰年间歇业,但“九龙入川”传为美谈,也是新会商业兴盛的一个印记。
十九世纪中叶后,香港成为粤、渝等地货物流通的中转站。因在当年不平等条约下,洋货和土货税收相去甚远,如果从香港中转,即可享受与洋货相同的税收待遇,因此清末时期,刘怡记、陈信义、粤庆祥等大药商在香港设分号,将陈皮等山土广药经港转运沪、渝等地。
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会乡土志》记载,新会陈皮为当时主要物产之一,民国元年(1912年)前后,会城有经营新会陈皮的专营店30间,它们集中于会城河以南贤洲街一带(今冈州大道中原贤洲路段)。当时,新会陈皮被直接或经港澳转运到广州、上海、重庆3个主要市场,然后转销到全国各地。至此,遍布全国的“陈皮商道”业已呈现。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粤陈堂新会陈皮文化研究中心荣誉顾问毛佩琦对“新会陈皮侨·商古道”研究总结指出:“陈皮为药、膳、饮之佳品。常言说:一两陈皮一两金。《本草纲目》记载,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早在700多年前的宋代,陈皮就远销南洋、美洲各地。清同治皇帝更是将陈皮钦点为宫廷贡品。随着华侨的脚步和各地冈州会馆的建立,新会陈皮跨海越洋,传遍了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会陈皮的特色指标,已被列入《中国药典》成为‘广陈皮’的代表。陈皮已经成为侨乡新会享誉中华走向世界的耀眼明珠。”
药食同源的特性,让新会陈皮得以变身为价值更高、市场更广的各类衍生产品,目前已经形成药、食、茶、健、文旅等1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新会陈皮问鼎“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足见新会陈皮区域农业产业品牌持续做大做强的强劲势头。一直以来,新会区着重新会陈皮品牌打造,潜心做好“一块皮”,积极弘扬陈皮文化,把做大做强陈皮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质量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影响力也逐渐从地方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