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一策”,3.0版!耕地中的“大熊猫”交出“优粮”答卷
2024/9/12 17:49:46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有近一亿亩的黑土地,曾经有人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是维护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有近一亿亩的黑土地,曾经有人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是维护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10年来,吉林省不断探索新的耕作模式,迭代升级。究竟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
保护黑土地,农业科研人员付出了巨大心力。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们给田地做体检,测试水土流失的情况。
同一片田,采用了两种耕作方式,下雨之后用水蚀检测装置收集来的样品却大不相同。传统耕作模式下收集的水量多且浑浊,保护性耕作模式收集的水量少且清澈。
传统耕作是垄作,需要翻地动土。而保护性耕作则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的侵蚀。
在保护性耕作中,“梨树模式”是根基。什么是“梨树模式”?
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全程机械化。但这一模式最开始推广时,却并不被农户们认同。
秸秆还田是为了保护黑土地,但农户更关心的是能不能多打粮。
科研人员在“梨树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条耕作业技术、宽窄行种植、深松旋耕等技术。测产时,粮食产量增加超过10%。
产量上来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高了。
走出去!保护性耕作又升级了2.0版
好技术要分享,但1.0版保护性耕作走出梨树县却有些水土不服。因为1.0版的保护性耕作是在吉林中部地区研究出来的,而西部和东部的土壤结构并不一样。
这一次,科研人员再次升级了保护性耕作,因地制宜地推出了2.0版本。
东部用了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地区改良培肥,多种黑土地保护模式在吉林全省“遍地开花”。
走在路上的3.0版保护性耕作
高端智慧农机、无人驾驶农机,再配合上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科研人员正在研发3.0版的保护性耕作,未来将会实现“一地一策”。
现在,吉林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已逐渐形成了“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推广站+示范户”五位一体的模式。
10年来 ,吉林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700万亩,土壤内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0%,土壤结构明显变好。
农业农村部黑土地犁底层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主任蔡红光介绍,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目前吉林已经实现了地力提升和产能提升的协同,为吉林省粮食突破千亿斤注入动力。
转自:央视网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