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引导制造业向“六化”转型
2024/10/12 12:35:02 来源:中国电子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为推动安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引为推动安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引导全省制造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六化”转型。
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30年,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带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安徽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实施意见》提出,安徽将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一是聚力推进融合集群发展。采取“赛马”方式、以赛促育,梯次培育“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高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比重。聚焦节能环保、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努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二是补强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短板弱项。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引导数据中心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低功耗芯片等技术产品应用。推进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培育一批规范企业。发布或推荐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关键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装备开展再制造。
三是谋划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氢能、光储、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聚焦氢制备、氢储运、氢动力、氢集成装备和氢安全,做强氢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在交通运输、电力供热、工业等领域创新场景应用。支持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布局发展聚变核能、零碳负碳等绿色低碳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为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提出,一是推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多能应用。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推进再生资源、工业固废原料替代利用。
二是推进结构优化和工艺流程再造。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到2030年,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不断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62%以上,短流程炼钢比例达到20%以上。
三是实施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改造。采用全要素对接、产业链重塑等方式,推动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数智、绿色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找准绿色低碳转型短板,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技术改造。组织开展环保绩效创A行动,提升行业环保治理水平。
四是引导区域绿色低碳优化布局。推动区域产业绿色协同提升,重点发展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以化固碳等产业耦合模式。严格项目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推动行业间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
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
《实施意见》提出,安徽将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一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赋能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应用。引导汽车、电子、机械、纺织、通信制造等行业打造数字化协同的绿色供应链。建设全省“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鼓励企业、园区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能耗和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发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赋能作用,推动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深化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聚焦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发展,实施一批供应链服务、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等“两业融合”示范项目。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每年新培育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0家以上,围绕节能环保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积极培育省属企业专业化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安徽检测认证机构取得绿色低碳检测认证资质,提供相关服务。
三是推动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融合。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鼓励企业开发推广高性能、高质量、轻量化、低碳环保产品。加强光伏产品、新能源车船、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支持检测认证机构参与工业行业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建设。引导省属企业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优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环境友好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绿色产品采购比重。定期征集发布制造业绿色低碳产品技术目录,依托“四新”推介会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产品。
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
《实施意见》提出,安徽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开展省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在绿色低碳细分领域培育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在钢铁、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建设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绿色低碳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建设安徽省碳计量中心,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供需对接和技术交流活动。
探索节能降碳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的杠杆作用,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强化制造业绿色标杆引领。完善绿色制造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示范标杆集聚成势。引导企业应用节能提效技术工艺装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鼓励购买一定比例的碳普惠减排量用于自身碳中和。强化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动态管理,持续跟踪绿色制造水平提升情况,争创一批A+级及A级绿色工厂,突出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到2030年,全省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聚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新三样”以及优势产业领域,鼓励重点园区、头部企业、大型厂区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到2027年,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持续创建一批能效、水效“领跑者”、再生资源规范条件企业、环保装备规范条件企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园区等,从工业源头到终端系统化深挖能源资源节约潜力。(记者 路轶晨)
转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