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口期”显现 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有望提速
2025/3/27 9:05:46 来源:中国工业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25年,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内需不足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因此并购重组是钢铁行业大势所趋,有助于控制产能扩张、提升产业集中度,从而有效应对2025年,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内需不足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因此并购重组是钢铁行业大势所趋,有助于控制产能扩张、提升产业集中度,从而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压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要求,积极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偏低,一直是影响行业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国宝武中铁原董事长李世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集中度不高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目前行业在并购重组方面出现了好的势头,2025年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及资产整合有望进一步提速。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向记者分析,钢铁市场下行也是行业兼并重组的机遇“窗口期”,但是推进联合重组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钢铁企业所有制结构复杂、地方保护主义、债务和人员安置问题、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单纯靠市场机制尚不足以完全驱动行业加快兼并重组,仍需相关政策的推动。“推进联合重组已成为提升我国钢铁业竞争力、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钢铁业联合重组工作涉及能耗约束、产量指标等因素,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相关要素流动并不顺畅。”张龙强建议,探索研究财税分享,产量、能耗指标跨区域、集团内部流动等激励机制或措施,推动产能、产量、能耗、环保指标等要素的跨区域转移,形成合理流动。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加速兼并重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三高三低”的局面。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失衡,企业利润承压,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行业面临较大的节能降碳压力。2022年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2022年10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视频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发展环境下的产能治理新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推动新一轮行业联合重组是下一步行业稳定局面、跨越周期的两大关键举措,是行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要求,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推动全国钢铁产能优化布局。支持在细分钢铁市场中具有主导权的专业化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钢铁产业生态圈。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2023年11月25日,何文波出席第19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时认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环境至少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市场压力,市场环境变了。二是环境压力,环境要求变了。三是成本压力,竞争基础变了。“我国钢铁行业仍处于布局过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的状态,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何文波表示。
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从国际比较看,世界各主要钢铁生产大国都具有高集中度的特点。相较之下,我国钢铁行业现仍处于过度分散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促进联合重组的实质性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仍然有所欠缺。2024年11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第二十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4年会上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急需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三大痛点问题。
2024年10月25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4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上,姜维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加快研究推进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的政策,组织召开钢铁行业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座谈会,就加快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达成共识,目前已着手加强这方面研究,开展专项调研,将研究提出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的一揽子相关政策建议。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配合工信部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提出以管住增量、优化存量、兼并重组、畅通退出为重点的钢铁产能治理总体思路和“1+3”行动路线。
坚定不移推进联合重组
王国清认为,未来,钢铁行业并购整合步伐将加快,区域整合、出海并购将是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实质性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过程,重点推动产能、产量、能耗、环保指标等要素的跨区域转移,是进一步打开重组之门的“金钥匙”。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供需失衡加剧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成为行业盈利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而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已成为钢铁企业的普遍选择。与此同时,并购重组是钢铁行业当下的大势所趋,通过重组可以提高行业集中度,控制产能扩张,从而减少价格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传统生产方式的逐渐被淘汰,钢铁行业已经意识到,单一的生产模式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偏低,是影响行业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需要进一步营造有利环境,促进产业集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次倡议推进行业联合重组,不少钢铁企业表示要加大并购重组力度,积极寻找相关标的。我国正在不断推出的产能、产量、环保、能效、低碳、质量等各项政策都要对促进优胜劣汰、导向供需平衡这一行业治理核心议题发挥作用。在重组过程中,务必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在政策支持下推动真正有价值和有前景的产能整合。基于此,钢铁企业并购重组预期正在升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但应注意重组整合以及协同管理等风险。
事实上,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下行周期,行业景气度下滑。在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后,钢铁行业亟需重新审视自身发展路径,无论是降本增效、转型升级还是并购重组,彼此之间的结合都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宝钢股份董秘王娟分析,从行业来看,未来钢铁行业并购主要会围绕三种形态展开:一是央企对与自身产品有融合度、互补性的地方国企做区域性的并购整合;二是地方国企进行省内并购重组;三是民企与民企或与地方国企之间的重组。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记者表示,钢铁行业下行时期就是整合重组的重要窗口期。根据调研了解,钢铁行业里不少优势企业有能力、有意愿通过主动联合重组争取新的发展机遇、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消除非市场因素的障碍。
联合重组对于中国钢铁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结构性调整,更是一次深层次的蜕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强调,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能结构,提升工艺技术,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否则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姜维表示,随着钢铁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发展阶段,联合重组和产能治理需协同推进,加快优胜劣汰,导向供需平衡。需要严控产能入口端,停止产能置换,加快钢企联合重组,必须要有产能退出,钢铁行业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需注意的是,在坚定不移推进联合重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将大量无效产能甚至“僵尸产能”复活。“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不再是简单求量,更注重求质、求效。地方国企央企转变重组思路,不再以股权无偿划转等传统方式运作,而是用更加市场化、资本化的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王国清认为,未来,钢铁行业并购整合步伐将加快,区域整合、出海并购将是大势所趋。(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