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核爆”将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信息通信业如何应对?
2025/4/16 9:05:46 来源:人民邮电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北京时间4月3日 ·美国发布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中国外交部回应美所谓“对等关税”:坚决反对,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多国政要发声反对 4月7日北京时间4月3日
·美国发布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中国外交部回应美所谓“对等关税”:坚决反对,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多国政要发声反对
4月7日
·美国“自残式”关税血洗美股,苹果公司等科技股大跌
4月8日
·美国威胁进一步对中国加征50%关税,中国对此坚决反对
4月9日
·中国外交部回应美国对中国征收104%关税: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
·中国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欧盟投票通过对美国征收25%关税反制措施
·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税率进一步增长至125%
4月10日
·美国威胁谈不成就恢复高关税
·非盟回应:美国关税政策严重冲击非洲国家
·拉美各界反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
4月11日
·美股大型科技股集体下挫
·美国称对中国关税达145%,中国外交部回应: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近日,一场由美国无端挑起的关税“核爆”引发全球震荡。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政策,遭到各国谴责和反对。4月9日,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税率进一步增长至125%;对除中国以外的部分国家,美国将暂停当日午夜生效的“对等关税”90天,但仍保留征收10%通用关税。4月10日,美国称,如果各国不能与其达成协议,将改变对特定国家暂缓90天“对等关税”的做法,并将关税恢复到更高水平。4月11日,美国称对中国关税达145%。
短短几天时间,科技行业市场反复震动,全球股市情绪紧绷。美国宣布“对等关税”之后,全球股市暴跌,上演“黑色星期一”,特斯拉、苹果市值蒸发超万亿美元。4月10日,美股大型科技股继续集体下挫,特斯拉跌超7%,Meta跌超6%,英伟达、亚马逊跌超5%,苹果跌超4%;芯片股走低,美光科技跌超10%,英特尔跌超7%。为规避新关税,苹果公司在3天内紧急从中国和印度安排了5架满载iPhone与其他产品的货机飞往美国。
对美国滥施关税行为,中国态度坚决: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目前,这场“关税战”还在继续,站在全球科技行业合作创新越发紧密、开放胸怀更加宽阔的节点,美国的系列举措将对全球科技产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信息通信业如何应对?
全球ICT市场或加速分裂割据
“美国一系列关税举措给全球IT市场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性,如果关税继续实施并升级,引发多国反制措施,或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研究机构IDC的分析师表示,此举可能导致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新的关税政策将让美国技术价格产生通胀,并对供应链造成重大破坏。短期来看,关税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最为直接;长期来看,云计算、存储和网络硬件等行业也将受到影响。此外,关税对软件和服务也有间接的负面影响,相关服务提供商将承担更多开发和产品交付成本。
“美国增加关税将引发全球ICT市场的连锁反应。”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智库中心主任陈岩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全球供应链加剧分裂。“ICT供应链高度全球化,关键零部件和组件如芯片、通信模块等跨国分工密集,关税提升将导致跨境成本上升,促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他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将导致全球ICT供应链'去全球化',强化'阵营化',主要经济体将绕开美国'抱团取暖'。之前依赖中国或东南亚产能的国际大厂,如苹果、英特尔、英伟达、特斯拉等将面临布局调整压力,被迫寻找替代来源,导致成本上升和供应链重组。”
其次,加征关税将带来ICT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全球产能过剩。“关税升级将导致服务器、通信设备等关键ICT产品的进出口成本大幅上升,最终传导至终端消费者。”陈岩告诉记者,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产品价格提高必然将导致全球市场需求的低迷,对于信息通信业现有产能而言,需求降低将导致同质化、标准化产品的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将面临更大压力。此外,ICT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还将削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它们将面临更高的数字化转型成本和更大的盈利压力。
再次,增加关税将导致全球技术标准进一步割裂。“加征关税往往伴随技术壁垒或审查机制的强化,可能加速全球技术生态的'去一体化'。”陈岩解释说,“国家间的技术对抗可能升级,这将影响6G、物联网、AI芯片标准的统一进程,更容易造成技术孤岛,增加全球协同创新难度。”
最后,全球科技产业的投资不确定性上升。陈岩认为,科技产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突然加征关税将导致全球科技企业估值受到负面影响,特别是依赖中美市场的企业,“这将导致市场投资方向转变,对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更趋保守,尤其是跨境科技产业投资面临更大风险”。
对中国而言既是短期危机更是长期机遇
美国关税重拳,会如其所愿对中国科技行业尤其是信息通信业带来巨大冲击吗?“此次增加关税既是短期'危机'更是长期'机遇'。”专家不约而同表达了“危”中有“机”的信心。
陈岩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对中国科技产品加征关税,将导致中国科技企业出口成本上升,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可能不得不调整定价策略,或通过压缩利润空间维持份额。他进一步解释说:“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中国消费电子等行业部分科技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短期内可能削弱中国相关产品在美价格竞争力,出口订单减少。同时,关税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可能迫使科技企业削减研发投入,在短期内影响技术创新进程。”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在国内市场,芯片与操作系统涨价主要源于中国对美反制关税的连锁反应,而此领域调控主动权掌握在中方手中;在国际市场,若美方关税政策全面落地,中国ICT设备出口将面临显著成本挤压。特别是采用'中国制造-返销美国'模式的苹果等产品,可能遭遇价格劣势。”
“但长期来看,这是中国科技产业与美国并跑,甚至是超越美国的关键机遇。”陈岩分析,首先,中国技术自主化加速,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限制进一步刺激中国核心技术攻关,半导体、工业软件等中高端科技制造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可能提速,本土政策扶持与资本投入有望加码。
对此,盘和林也表示:“当前中国ICT企业已具备上游配件自主供应能力,大部分核心组件均可实现国产替代。而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只缺两样,一个是光刻机,另一个是EDA软件,如果能够突破这两个技术,那么'卡脖子'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他建议,这需要建立跨企业、跨平台的协同开发机制,由不同领域的专精企业协同突破,同时政府对关键节点企业提供定向支持。
中国科技企业也将在布局全球供应链上迎来机遇。“美国激进的关税政策将导致美方与欧盟、东南亚等既往合作伙伴的关系出现裂缝。中国可积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等国际合作方式,凭借自身完整产业链维持关键环节优势的同时,与东盟、金砖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甚至是成为供应链主导国家提供新路径。”
此外,关税增加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机遇。对此,陈岩表示:“中国近年已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此次美国加征关税也是加速本土企业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重要机遇,既能降低我国产业对美依赖,还能促使中国科技产业从'低价竞争'向技术、品牌影响力等高阶赛道转型。”
坚持构建全球科技命运共同体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该如何应对?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给出答案: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内循环质量、持续高水平开放将化“危”为“机”。
首先,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主动权。陈岩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发力,增加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美国科技产业之所以强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的效率与成果率高。”他表示,“要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科技成果要在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方面下功夫,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其次,通过多维度策略强化内需市场,提升内循环质量。“中国科技产业需将内需扩张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打破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陈岩建议,提升云计算、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贸易的赋能能力;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使之成为中国内需增长的新引擎;通过内需市场培育低空经济等新应用场景推动技术迭代,同时技术突破反哺消费升级,形成正向循环。
最后,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一方面,通过RCEP等协定打破贸易壁垒,加强中间品贸易支持,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拓展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陈岩表示,“另一方面,中国还要持续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落地自贸区系列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促进内外需联动,间接增强国内市场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通信领域走在了开放的前沿--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扩大电信领域的开放试点,目前已有13家外资企业获批开展增值电信业务;不少ICT跨国公司高管近期纷纷到访中国,掀起一股“访华潮”;我国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回归技术发展的本质规律。”盘和林表示,“技术标准最终必须走向统一,这是全球产业链发展的历史规律。”他认为,中国作为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经济体,必须树立开放的心态,避免技术标准的自我隔离。
陈岩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表示:“多边合作在科技领域的深化发展,既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技术突破、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路径。这种模式促进了各国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能够共享实验设备、数据资源和研究经验,激发创新灵感。”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在开源平台上进行合作交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更具创新性的算法和模型。此外,多边合作有利于建立技术的统一规则,在多边化框架下,各国可以共同参与制定科技领域的规则和标准,规范技术的应用,避免技术滥用带来的风险,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全球的共同利益。
“多边合作还有利于推动科技公平与包容发展,促进科技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流动,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提升科技基础水平,缩小全球数字鸿沟。”陈岩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中国要继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携手各国开展广泛科技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记者 林婧 李瑞璐 / 吴双对此文亦有贡献)
在这波美方的打压中,中国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已经到了技术引领经济的阶段。在以深圳、杭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技术企业正在形成,中国正慢慢转向“0到1”的创新阶段。既然美国是一个不可靠的自私形象,中国就更要展现出理性和公正,我们继续保持开放,大家自然会有选择。中国不拉帮结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吸引人,这很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分别于4月5日和9日生效的新一轮关税意味着“科研成本结构的系统性变化”,而且是在科研机构已经面临巨大财务压力时实施的,这不仅是勒紧裤腰带的问题,这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有可能造成持久损害。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戴廷龙
2024年,我国向美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总额超过了1500亿美元,大约占对美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新增高关税,将严重损害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进而导致订单数量的急剧减少。但是,这些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中国企业对此也并非没有准备,面对此次特朗普乱舞的关税大棒,尚不至于措手不及。--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
中国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实现了科技突破,其实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对中国科技、对中国新兴制造业还是要有信心的。如果这些科技浪潮能够持续的话,中国科技牛市的行情也能延续。--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
转自:人民邮电报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 燕之屋鼎力支持第三届快消品知识产权服务大会,激活知识产权商业价值
- 2025“智慧助农 品牌强农”田间日大会——智能灌溉管理系统创新成果展示
- 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2025年北京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余个
- “问道自然·思行合一”—— 中国管理思想论坛·丽江站 暨经世书院丽江总裁研学营本周将于云南丽江举办
- 211高校本科生科研团队自主设计合成多种新型卟啉高分子材料,解决环氧树脂易燃易脆缺陷
- 《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智能网联汽车》发布
- CADDX卡德克斯强势登陆北京博览会,FPV黑科技引爆全场
- 卧兔网络6国官方认证TAP机构+全站点红人资源赋能品牌增长
- 戈峻2025谷雨演讲盛大启幕,共话民营企业“路在脚下”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