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学生科创团队追光之路:基于非黄斑区精准照射的儿童近视干预哺光仪
2025/4/16 11:58:43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作为一支由多专业多领域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深耕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一、初心如炬:本科生科研团队的追光之路作为一支由多专业多领域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深耕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在学习中,他们深入临床一线,直面近视挑战,不仅扎根实验室,更走进医院、学校和社区,亲身参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临床实践:在生活中,团队积极开展门诊跟诊学习并累计跟随眼科专家接诊1000+例近视患儿,记录不同年龄段屈光发育特征;在休息时,我们也努力开展校园筛查实践并在5所中小学开展视力筛查,建立动态屈光档案,追踪近视进展规律。除此之外,团队还进行了家庭行为干预:设计《家庭用眼行为日志》,帮助家长监测孩子的用眼习惯,优化防控策略。
除此之外,团队也跟随导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吸收前沿知识,提升科研水平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学习青少年近视防控创新研究成果,定期组织跨学科研讨会,融合医学、工程、数据等多领域视角,推动近视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
图1:团队成员与专家进行交流
图2. 团队成员临床在眼科进行临床跟诊
二、明眸危机:被眼镜绑架的中国下一代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相当于每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人戴眼镜。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着学段升高,近视率呈爆发式增长。在小学生中,从三年级起,每班超1/3学生需视力矫正;而在初中生中,有些重点班级甚至出现全班“大眼睛”的现象。在高考学习压力下,超八成的学生出现了视力受损。更令人担心的是,大部分家长对于近视的理解存在极大的误区,认为近视只超60%家长认为"近视只需配镜",忽视眼底病变风险。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长期且高度的近视不仅仅会引起视网膜脱落等严重眼底病变,还有可能出现“代际传递”,导致近视人群进一步年轻化,因此,防治近视刻不容缓。
三、砥砺前行:团队齐心研发近视防控相关疗法
根据研究可知,近视不仅仅是"看不清",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复杂多样。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深入研究近视的发病机理。在团队中,成员主要分为三组,在光学组中,我们分析不同波长光线对眼轴增长的影响,探索红光治疗的潜在机制。而在医学组中,团员研究视网膜、巩膜在近视进展中的病理变化;在数据组中,团队积极构建近视风险预测模型,结合AI技术优化干预方案,旨在研究出良好的近视防治疗法。
图3. 团队医院实地调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