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生存法则:有心脏病的人 不能去跑马拉松
2009/11/28 11:12:0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银行生存法则:有心脏病的人 不能去跑马拉松如何走出此种格局,也是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星展中国”)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刘淑英的心头大事。执掌星展中国的近三年时间内,刘淑英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从5家分行、1家支行起步,发展到目前的8家分行、7家支行,建立了遍布中国大陆的战略网点;员工队伍由300多人,扩充到900人;客户也有超过4倍的增长,利润从几千万,增长至几亿元,在集团的利润占比从不足1%,猛到2008年的6%。目前,星展中国不良贷款率维持在2%左右,但不良贷款余额已开始下降。
近日,在位于上海汇亚大厦28楼的办公室,刘淑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星展她在中国的“创业经历”,并解构了星展银行的亚洲战略。
这位有着40年银行经验,且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花旗、汇丰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度过的温婉女行长,对竞争力有另一层理解:“我觉得一家银行的竞争能力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星展银行也是如此。如果是一个人,只能做好三五年,这不是银行的竞争能力,而是个人魅力。”
刘淑英期待星展中国第二个里程牌可以发展得更好。
信贷投放:外资行一度在观望
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外资银行的确实在观望。第二季度到现在,情况逐步明朗,也争取在放贷等方面,做到宽松一些。
《21世纪》:成立法人银行后,你认为,星展中国目前的发展节奏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刘淑英:总体达到要求,尤其在盈利方面。在分行网络方面,我们觉得比预期慢一些。业务方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们跑的方向是正确的,发展还可以,但不能说很好。在拥有全面业务牌照的外资法人银行中,我们在华历史相对较短,网络也少一些,但在批发银行业务上,我们的优势更大一些。
业务和客户的增长情况还不错,现在大概是三年前的四倍。批发、零售的几个板块,都有业务增长。批发业务的增长是在中小企业客户;而零售增长更快。虽然在本地银行看来,都还是很小的规模。但对于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实现的增长,我们是满意的。
一直以来,我们的宗旨并不是最快,而是最好。做得太快,管理跟不上,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是银行的危机。所以,看起来我们不是最快的,但在整体风险管理上,我们做得比较好。
《21世纪》:分行网络是否符合你预期目标?
刘淑英:我们现在有8家分行,其中,东莞分行的验收于近期完成。分行网络比预期慢,我认为有两个因素。其一,开设新的分行,需要一定的审批流程。其二,与外部环境相关,这也是所有的子行都会面临的情况。
法人化转制后的第一年末,遇到宏观调控。当时,我们内部讨论,分行拓展太快,会否增加压力。跟着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压力相对较小,但不等于我们不用担心没有风险。所以,去年我们也审慎经营。上面两个因素影响到分行网络的布局速度。
由于金融危机,对于投放后有多少盈利,是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总体来说,目前有7个支行。每个分行,又有一个零售的网络,共有十多个零售网点。
《21世纪》:今年国内中资银行信贷的增长非常厉害,但外资行相对保守,表面看好像外资行没有抓住机遇,你怎么看?
刘淑英:机会是一个市场,而市场又要从有无需求来出发。所以,我们看重需求,最重要的需求是在中小企业。大企业资金非常充裕,有问题的是中小企业。他们受到几个冲击,其一,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的(行业)内部竞争;其二,进出口受影响,还有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市场需要的资金,最大的需求方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会加快发展,但他们的资金来源较多。
站在外资行的角度,我们规模较小,当然谨慎一点。无论中国如何变化,我们都认为没事,这是不对的。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外资银行的确是在观望。第二季度到现在,情况逐步明朗,也争取在放贷等方面,做到宽松一些。
但就支持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在去年第四季度,我们也没有说要退出。市场(需求)的确是有的,但也要小心一点,中小企业风险确实高,不良率也会比较高,因为受市场的影响。
总体来说,市场的规律是来自于客户有真实需求,我们既要追寻市场需求,又要引导理性的风险控制,可以说是稳健的“中庸之道”。稳中求胜才是真正的把握机遇。
《21世纪》:我们注意到星展中国2008年的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1%,上升到2%。增加的1%是中小企业的原因吗?
刘淑英:是。今年第一季度之后,(不良贷款)有所下降。大小企业都有问题,市场突然变化,速度太快。今年中期,不良率还是在2%左右,另外,拨备覆盖率已达到较高的比例。
《21世纪》:下调贷款额度,是因为你们更谨慎吗?
刘淑英:我们反应很快,但有机会的时候,不要大幅度去抢。始终中国这么大,星展中国还是一条小鱼,与其在海洋中去抢,不如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从今年8月份开始,贷款一直在增长。利润也是非常好的,2008年,我们(星展中国)贡献了集团6%的利润;今年由于集团的第三季度也非常好,估计我们的贡献在4%至5%左右。 “不打算卖贷款”
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流动性达到银监会的要求,同时又稳定的增长。我们需要争取一种均衡。
《21世纪》:有说法称,全球金融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星展中国是否应该做得更好?
刘淑英:应该的。但好与不好,还是比较而言的。在成立子行之前,我们的利润在集团的占比从1%不到,增加到现在的6%,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子行成立是2007年5月份。去年的利润是3亿元多,而且是在竞争加剧,投资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实现的。
《21世纪》:我们看到中资银行,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在抢贷款,三季度以来,又在转让贷款。在新加坡、香港等市场曾经有无这种模式?
刘淑英:我们不打算卖贷款,因为资本充足,目前资本充足率远超预期。所以,在市场发展好的时候,我们在贷款上有更大的投放能力。但我们也在考虑存款的问题,贷存比是影响我们增长的因素之一。外资行都面临这个问题,目前只有几家达到75%的贷存比要求。在客户成长期,需要的往往是贷款,而不是存款。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流动性达到银监会的要求,同时又稳定的增长。我们需要争取一种均衡。
再看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的倒闭,告诉我们稳健的增长才是长久之计,但当然也不能太保守,实际上,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相对其他银行也是较快的。我们在中国已发展到15个网点,还将继续投资。我们没有停下来,2007年才开始,直至今年,分支行数目也不断增加。考虑到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我们的进度也不算慢。
《21世纪》:相对于客户存款拓展,债券是一种主动负债工具。近期,汇丰中国、东亚中国在香港市场分别发行了面向机构和零售客户的人民币债券,能够透露一下星展中国的融资策略?
刘淑英:我们也会做发债的准备。之所以没有在香港发债,因为星展不是香港注册的银行,星展中国不能在香港发行债券;发债可扩大融资的渠道,也可以获得长期的资金保证。
《21世纪》:会面向零售客户发债吗?
刘淑英:不会。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应该是国内的银行。规模不会太大,还在试验阶段,规模大概在10亿元到20亿元。一开始用简单的工具,让市场接受。至于发债给零售客户,将来再作考虑。
《21世纪》:在存款拓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刘淑英:在成立子银行时,我们跟监管部门说过,5年内达到75%的贷存比要求。2007年,我们又全部更换了电脑核心系统。2008年,投入现金管理软件系统,希望把基础打好。2009年中,前期的大部分投资已经做好。当然,策略也要改变,我们做了很多贸易融资的进出口客户,帮助他们管理现金流;还有零售业务。希望在2010年、2011年,经过努力,能达到75%的贷存比目标。不过,个人业务刚起步,目前没有对公存款增长速度快,但是未来个人业务将是存款的主流。 注重贸易融资
我们注重贸易融资,在东南亚、中东、欧美都有业务,注重整体推动亚洲的贸易。
《21世纪》:金融危机后,国际大行都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新兴市场。不过,作为一家亚洲银行,星展中国在内地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却大大低于东亚银行、汇丰银行等。星展在中国发展策略是否过于保守了?
刘淑英:是历时太短而不是保守。东亚、汇丰进入中国的历史很长,相对而言,我们近两年才全面起步,所以现阶段很难比较。而且大家的侧重亦有所不同。我们注重贸易融资,在东南亚、中东、欧美都有业务,注重整体推动亚洲的贸易。
星展在亚洲的地位会越来越强,第一,星展的根在亚洲,对亚洲市场很熟悉;第二,客户在亚洲。正因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较小,所以,要更好的细分市场。星展银行要变成亚洲人的银行,而中国就是我们重要的平台,星展中国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21世纪》:星展集团最主要的业务亮点是什么?
刘淑英:是在贸易方面。当然,每个地方有所不同,在新加坡市场,地产、船务方面也非常强。所以,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发展这方面的业务;中小企业主要是贸易融资。在香港,贸易方面,我们排在第二、第三左右,包括保理、设备融资、现金管理等,我们的产品很全面。另外,财资市场也是我们的亮点,很多人民币的避险或财富管理产品,都在星展中国的财资市场部生产和管理。
《21世纪》:会不会是激励机制的问题?外资银行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够不够?
刘淑英:我们的激励足够客户经理可以做好业务,但不过火。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这几年我们做了特别多的培训,我们需要跑,希望在增长中有利润,再可以广泛投资,当然起步时必须有很好的底子。从300人扩充到900名员工,大家如何行动一致,理念文化如何一致,如何看待风险,这些都必须做好培训。我们都下了功夫,准备的功夫都做好,第二个里程碑应该可以发展得更好。员工在这里学习到更深层的知识,这才是好的激励机制。
《21世纪》:在2006年的时候,大家谈到外资银行法人化转制,都说是狼来了。现在还有这个说法吗?
刘淑英:不可能的。因为规模太小了,就如蛇吞象,是不可能的。要看到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就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去跑马拉松。我们在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短处,规模太小、人员配备不够、网络较少。虽然我们在整个星展集团中,增长的比例很快。我们的理念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X不能做到Y,逼着去做,就会出事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