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密老鼠仓产业链:海螺水泥若卖出能赚近4亿元
2009/11/28 12:08:3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揭密老鼠仓产业链:海螺水泥若卖出能赚近4亿元曾做过长达五年基金经理的周,已经离职做个小私募。“尽管挣钱不少,我良心上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比周良更决绝的是黄远,只做了三年基金经理后,就彻底离开了基金行业,正准备移民加拿大。“‘老鼠仓’在基金行业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有着极其完整的生态利益链条,我承认我也操作过。”
周良表示,基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现象一直是监管部门监控的重点,但隐性利益输送却始终存在。
“很多时候,从上市公司、券商到基金公司,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幕交易链条,环环相扣。这也是查处‘老鼠仓’的最大难点所在。”黄远说。
基金利益输送链
“现在人们往往把‘老鼠仓’存在的原因,归结到基金公司身上,这是不对的。”周良表示,在整个基金产业链中,存在着各类利益主体。
“券商也是基金产业链中另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黄远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基金发行主要通过银行、券商等渠道,而基金投资需要通过券商席位实现。券商与基金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
此外,周良也表示,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主要的参与力量,也会指定部分基金公司代为管理投资组合。基金公司通过决策委员会形成投资决策方案,而具体的投资组合管理则由基金经理完成。
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曾明确表示,目前对于保险资金投资股市占比的规定本身就留有很大余地,各公司可依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保监会不过多干预。“这往往就给一部分保险资金间接参与‘老鼠仓’的运作,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黄远说。
日前,一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说,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25.SH,下称“青松建化[17.98 8.25%]”),疑似存在“老鼠仓”,拉升前一天,有2万手分10次砸盘,第二天狂拉,其中70%是中国人寿[31.66 2.10%]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下称“中国人寿”)的保险资金。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青松建化的“十大流通股东情况”获悉,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人寿(个人分红-005L-FH002沪)持股548.72万股,中国人寿(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持股474.55万股,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人寿集团”)持股499.99万股,均属于新进。
“至于说这些保险资金是否参与‘老鼠仓’交易,还很难判断。”周良表示,这需要详尽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
同时,减持的有两个基金。中国银行[4.28 0.71%]—华夏行业精选股票型现持股1200万股,减持了192.56万股。中国工商银行[5.33 0.19%]—中银收益[0.94 2.30%]混合型基金持有255.79万股,减持了921.59万股。增持的亦有两个基金。华夏成长[1.60 2.04%]证券投资基金持有945.06万股,增持了99.99万股。而中信实业银行—建信恒久价值[0.86 2.60%]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252.22万股,减持了52.22万股。
在黄远看来,通过分析以上的利益主体,基金利益输送行为,主要形式有:基金公司在券商股东席位频繁交易,创造佣金收入向券商股东输送利益。基金公司利用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向社保基金组合进行利益输送。
此外,基金公司利用新发产品拉升老产品重仓股,间接提升老产品整体业绩表现,也是利益输送的一种形式。同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产品,同时通过非公平交易行为利用非自购产品向自购产品进行利益输送。还有基金经理及其关联方“老鼠仓”行为是最典型的利益输送。
“当然,除此之外,基金管理公司与代销银行、托管银行;公募基金与各种类型的私募基金、上市公司之间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利益输送。”黄远说。
“老鼠仓”操作秘籍
“中国股市的特色就是无庄不成股,而‘老鼠仓’就存在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庄股当中。”黄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券商是庄股中的主力,利用自身具有融资的天然优势,从社会各方面融入大量资金坐庄拉升股价。坐庄本来是为了赚钱盈利的,但券商坐庄真正赚钱的不算多。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老总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主要原因就在于券商把股价拉升后,大量底部埋仓的“老鼠仓”蜂拥出货,券商又在高位接盘。“老鼠仓”赚个盆满钵满。
周良透露说,就目前的行情来说,主力机构主要采取两种操作模式。首先是在大盘股上建仓,这类股票资金进出相对容易。一旦完成建仓,就可以向上拉抬。此时,“老鼠仓”获利的周期较短,跟庄意味较浓,但获利也相对较为容易。
“另一种机构操盘模式是选择中小盘股建仓。”周良表示,由于中小盘股每日的换手率较低,大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建仓任务,因此在操作前都会进行周密的计划,会对选定的股票确定一个心理价位,一旦该股跌到这一价位就不断买入,阻止股价继续下跌,此时,机构持仓量会不断增加。
而在吸筹的同时,机构主力也会设定一个目标价位(通常在成本上加上10%-20%)。若吸筹期间指标股带动大盘上涨,使该股价格走高并达到预期目标,主力就采取减仓的策略,这样可以落袋为安,同时使股价不会很快上涨,以防以后加仓的成本过高。当大盘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展开回调时,会带动中小盘股回调并再度达到主力的吸筹价位,于是主力又开始继续加仓。
周良称,通过这种滚动操作,主力仓位不断增加,外面的筹码越来越少,短线客的筹码被吞噬,筹码锁定程度不断加深。直到股票仓位达到满意的程度后,机构主力才会向上突破吸筹区域,展开真正的拉升行情。
在这种操作手法中,“老鼠仓”除了跟庄获利以外,还充当锁仓的角色。在主力操盘的大部分过程中都按兵不动,直到行情接近尾声、股价接近主力的最终目标时才开始逐批卖出。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获悉,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600585.SH,下称“海螺水泥”)突现送红包行情,疑有“老鼠仓”,1天赚35万。11月20日,开盘500手跌停砸盘,送出大红包。在红包送出后,该股股价随即一路上扬。以收盘价计算,当日接住这一跌停抛单的投资者,单日获利14.64%,5.92万股对应的获利金额为35.52万元。
黄远则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海螺水泥这个‘老鼠仓’若一旦卖出,就能获得大概接近4亿元的收入。凭我的直觉和经验,卖给基金的可能性最大。”
“老鼠仓”监管难题
“‘老鼠仓’的操作手法,往往都是非常隐秘的,如果不是掌握一手的交易记录,就很难取证。”周良和黄远一致认为,这也是中国“老鼠仓”屡禁不止的关键因素之一。
周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老鼠仓”的操作往往有着比较明显的技术特征。一般来说,全天最低价与全天均价(个股成交额/个股成交量)相比,当最低价低于全天均价10%以上时,可以确认K线基本形态成立。这种K线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长下影线,另一种是大幅跳低开盘形成的长阳线。
周良称,这种K线的出现背景是该上市公司并没有遭遇特大实质性利空,股价走势大多处于低位徘徊或温和上涨中,盘中的瞬间暴跌没有任何预兆。瞬间暴跌结束后股价迅速恢复原有走势,暴跌不会产生丝毫负面影响。“老鼠仓”的K线形态一般出现在股价即将拉升之际,而且,在这种K线形成后的一段时间里,股价会表现出良好走势。
而在黄远看来,“老鼠仓”的研判方法亦有迹可循。为了分清主力是否有出货的企图,可以采用当天涨幅作为筛选工具,判别主力是否急于拉升。经过测算当涨幅达到1.2%以上时最佳,这是主力急于拉升股价。
此外,黄远表示,为了辨别主力是否有出货的空间,可使用均线系统作为判断工具,“老鼠仓”形的K线形态成立当天的最低价要比5天移动平均价低7.9%。为了判断主力是否有出货的量能,必须参考成交量。
“若在上冲过程中量能放大得过大过快,就要当心主力是否在出货,如果量能处于温和状态,那么,‘老鼠仓’形的K线走势的最后一个技术条件也成立了。”黄远称。
“‘老鼠仓’反映到盘面上有很多特征,只要细心观察,完全可以看到它的踪迹。”深圳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老鼠仓”往往利用集合竞价机制人为制造低开,开盘后瞬间拉升行情,使其在低位的买单当天获利不小,而拉动上升的是公有资金。
“但在行情运行途中突然迅速下滑,接近自己挂在低位的买单,而后迅速拉升。从而打开涨停板封单,瞬间接近自己挂的买单而后再封住涨停,随后几日连续拉高等等。”上述投资总监说。
案例俯拾皆是。周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山东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000720.SZ,下称“鲁能泰山”)就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天涨停板开盘,封住涨停板的买单有20余万手,主力快速撤单造成恐慌现象,用1分钟的时间以20万手买单封住涨停板,然后两天都是涨停板。第三天跳空高开,迅速拉高至10.50元,就在散户跟风买入时,“老鼠仓”已出货,赚钱走人。
“这还是短线的,更有长线的‘老鼠仓’,可能逮住十几个涨停板。手里握着大把基民的钱可供操作,何时进出都心中有数。”周良表示,至于后来这只股票再怎么走,那是普通基民的事情,“老鼠仓”的资金又转移到别的股票上操作去了。
“一般来说,操作‘老鼠仓’可谓有惊无险,基本稳赚不赔。可是良心不安啊。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周良又点上一支烟,目光投射到窗外,那一瞬间,似乎有些茫然。
老鼠仓:下一个是谁“哪有个完啊!”这是上世纪70年代著名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主人公杜丘在影片结尾走向法院作证时,对真由美提出的“(这事儿)完了吗”这一问题的回答。
用这句话来描述当下的中国基金业中的“老鼠仓”现象,似乎再恰当不过,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基金业相继出现张野、涂强、韩刚、刘海四只“老鼠”,下一只随时都会浮出水面。
“老鼠仓”源于制度本身
中国基金业似乎没有好形象。最早的“基金黑幕”自不必多说,对倒、拉高远未绝迹,运用基金资金为他人在高位接盘、基金间的“群殴”(对不遵守业内“一致行动”潜规则的背叛者的惩罚)、不管盈亏都要收取管理费(旱涝保收)、对垃圾股的追逐(基金也不都是价值投资者)、对分红却冷淡以对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看来,将“机构投资者有利于稳定市场”作为发展基金业的理由是多么幼稚可笑,中国股市不仅没有因为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基金)的大发展而更平稳,更严重的是,它们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控制了这个市场的走向,它们对市场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已足以使它们与决策者或明或暗地抗衡,而它们手里所拥有的武器,则是并非它们所有但却可以控制和使用的基民的钱。
“老鼠仓”不过是这一公众资产(共同基金资产)被肆意滥用和用来谋取私利的另一种手法而已。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明显受到了侵犯和损失,而基金管理者则违背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信托的诚信原则。不能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自律“出淤泥而不染”,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培养信托文化,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当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时候,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意义:一是把钱交给基金公司换取基金份额以确定自己对相应基金资产的所有权;二是这一交易还暗含着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签订了诚信协议,前者将作为受托人,忠实专业地为委托人服务,这是市场经济最起码的信托责任。后者是前提,也更为重要,因为就信托而言,道德更重于法律。当前我们身处的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亦是信托责任的缺失,如果公司管理层是为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自身的天价薪酬而冒险,如果机构投资者忠实履行自己的信托义务,也许这个世界会平静很多。
私募“乐土”凸显监管不对称
据参与基金法修订讨论的专业人士透露,基金法修改小组将分门别类对公募、私募基金的现状、问题进行调研,其中会涉及基金公司“老鼠仓”问题等。这正是众多公募基金经理和私募人士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
“公募基金经理压力大,受业绩排名所累,而私募生存在监管缺失的空间,基本不会遇到上述问题。”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说。
粗略统计,自2006年以来,至少有近20位明星基金经理或业内大佬相继离开了公募基金,其中多为基金公司投资总监。
私募则被看作是一块“没有监管的自由之地”。在私募基金业根本没有“老鼠仓”一说,即使是内幕交易也无人过问,在制度缺失面前,仅就违规可能性来看,私募基金的冲动和空间会更大一些。
但由于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中国对“老鼠仓”多数采取行政处罚—证监会的“市场禁入+罚款”,或者刑事处罚—此次3名基金经理可能成为首例。但在民事索赔环节,基民尚无成功案例。
在“制度万能”观念盛行的当下,解决基金“老鼠仓”问题似乎也只能靠制度了。但基金“老鼠仓”根本就不可能事先预防,最多是发现后追罚,而被发现的概率却是极低的,防范“老鼠仓”,更多只能依靠建立在信托诚信原则之上的自律。凯恩斯的告诫似乎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那些承担信托责任的人……要承担比市场道德更为严格的准则……。。它是一种不可动摇、源源不断的传统……不仅仅是诚实,更是荣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16只基金同期在售 基金年底抢发行
- 下一篇:陕西70公里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田待开采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