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农药市场有望恢复性增长
2009/12/6 14:04:4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明年农药市场有望恢复性增长业内权威人士对明年农药市场充满信心,认为明年农药市场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这是记者11月15日在山东召开的第25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上得知的信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邵振润处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植保植检站统计预测分析,2010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有效成分)预计为30.27万吨,与上年预测数基本持平,与近年实际用药相比将会有所增加。其中,杀虫剂需求基本持平;杀螨剂和杀菌剂需求下降;除草剂需求继续走高;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上升;杀鼠剂需求下降。
今年农药总产持续增长,但受金融危机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农药价格总的形势是:进口农药价格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国产农药价格一路下滑。销售量较上年下滑。邵处长认为主要受到五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受阻;二是农药生产原材料成本下降;三是水稻害虫总体发生较上年轻,平均每亩用药减少1~2次;四是高效低毒低用量药剂的推广,减少了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五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大力推广,基本可减少用药1次。
在谈到明年农药市场需求时,邵处长说,通过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植保植检站统计分析,2010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有效成分)预计为30.27万吨,与上年预测数基本持平,与近年实际用药相比将会有所增加。
从需求的数量来看,国内农药品种比重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类农药品种比例从杀虫剂一方独大调整为36%∶23%∶29%,其中除草剂比重上升最快,杀虫剂比重下降最快,甲胺磷等几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已基本淘汰,高效、低毒、环保新型农药发展迅速。
从品种的需求量看,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敌敌畏、乙草胺、草甘膦、硫酸铜、敌百虫。在0.5万~1万吨的品种有多菌灵、辛硫磷、莠去津、丁草胺、杀虫双、毒死蜱、2,4-D丁酯、百草枯、甲基硫菌灵、氧乐果、乙酰甲胺磷。
从区域的需求量看,在2万~3万吨以上的省有黑龙江、山东。需求量在1万~2万吨的省有云南、湖南、辽宁、江苏、广东、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河北、湖北、江西、浙江。
杀虫剂需求基本持平。2010年杀虫剂需求总量预计为12.95万吨。其中有机磷类9.33万吨;氨基甲酸酯类7134.55吨;拟除虫菊酯类3623.56吨;其他类杀虫剂2.54万吨。
杀螨剂需求下降。2010年杀螨剂需求总量预计为9676.02吨。
杀菌剂需求下降。2010年杀菌剂需求总量预计为7.07万吨。
除草剂需求继续走高。2010年除草剂需求总量预计为8.91万吨,比上年上升17%。
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上升。2010年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量预计为3350.15吨,同比上升6.91%。
杀鼠剂需求下降。2010年杀鼠剂需求量361吨,同比减少27.4%。
施药器械需求量稳步上升。2010年施药机械需求同比上升7.90%。其中手动喷雾器需求同比增长4.77%;机动喷雾器同比增长22.88%;另外,担架式喷雾器、喷杆式机动喷雾机和烟雾机需求量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扩大粮棉油补贴范围,以及提高小麦收购价格等,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同时,农民对农药质量、防治效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但需要科研生产企业提供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满足市场的需求,更需要农技推广的有力支持,以及周到细致的农化服务。为此,预测2010年国内农药市场将是恢复性增长,走出今年低迷状态。农药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转危为机,一是抓好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新产品,同时要避免盲目投资;二是在剂型加工和生产工艺改进上下功夫;三是要抓好企业兼并重组和行业整合,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
植保服务越来越重要
今年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截止到10月份,全国水稻发生面积11亿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四分之一,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 2.32亿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8.4%,水稻螟虫和稻瘟病发生平稳,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重于去年,小麦吸浆虫局部发生重。夏蝗总体发生接近去年,但黑龙江和林农安县发现了高密度蝗群;棉花总体病虫轻于去年。
近年来农作物、特别经济作物虫害减少,但不明病因的病害增多,给农药经销商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带来新难题,由于不清楚病因,指导农民配药时担心给农民增加经济负担,更重要是担忧药效不明显,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这也需要农药经销商不断提高综合防治技术。业内专家也提出,在目前国内农药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企业应加强和农业、植保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病虫发生状况,有针对性地搞好产品生产和推广。
在广大植保工作者与农药生产企业、农资经营等部门通力合作下,农技推广中心示范推广了一批新农药、新药械和新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危害,减少了损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生物农药被指吆喝技巧不够
- 下一篇:安溪茶农以“联作制”监管农药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