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个人求偶演绎成公共事件
2009/12/16 5:10:2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当个人求偶演绎成公共事件近日,6名漂亮女生身穿圣诞裙装,挂着“80后企业少掌门人寻找清纯美丽校花”彩带,在暨南大学饭堂门口派发传单——据《广州日报》报道,当地两位“80后企业少东家”委托某婚姻猎头机构为其寻觅佳偶,并悄悄将“猎手”送进了校园。
择偶、求偶纯系个人私事,以怎样的标准去择、用什么方式去“求”,充分自由。但有一个底线是,个人行为不能随意演绎成公共事件。而发生在暨南大学的这一幕似乎突破了这一底线。
其一,它会产生聚众效应,可能影响甚或扰乱公共秩序。虽然这场“选妃”不是在闹市区设“擂台”,但大学校园同样是公共场所,如此一闹腾,对学校正常秩序的干扰在所难免。
其二,它会形成传播效果。现场散发“寻找清纯美丽校花”的传单本身就是一种直接传播。同时,求偶者系“富二代”,便会形成关于爱情婚姻观、金钱财富观的传播。而作为求偶的当事人,没有权利为私人目的而有意无意地去传播一些本不该传播的东西。
由此推而广之:一个社会要想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必须分清公与私。私人行为不能毫无顾忌地进入公共领域,公共行为也不能随意侵犯私人权利。
而当下,公私不分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一些商家为促销产品,搞一些免费赠送之类的活动,堵塞交通不说,有时甚至出现踩踏伤人事件。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很多,比如个人行为理念的偏差、公共管理实践的混乱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等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不妨听孩子说说心里话
- 下一篇:桃李芬芳离不开“碧水蓝天”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