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
2010/1/10 10:05:0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大局已定,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再创历史新高,从而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粮食六连丰的原因有许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2004年以来,我国不仅免除了农业税,还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连续6年扩大,为粮食连续6年增产奠定了基础。
2008年下半年新粮上市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外粮食大幅增产等因素影响,粮价出现全面下行态势。对此,政府及时出台了一揽子强有力的措施,启动规模达7000万吨的粮食托市收购计划,对稳定粮价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粮食丰产为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大的保障作用。
(二)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别迈上8000亿、9000亿、10000亿斤台阶,大体上都只用了3—5年时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和技术推广有关。
良种良法配套等集成技术的推广对近年粮食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农业大省安徽为例,过去安徽小麦产量一直低于周边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从2005年开始,安徽在全省小麦主产区开展“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高产攻关活动,重点推广优质高产良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四项关键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小麦亩产和总产 分 别 比 攻 关 前 提 升3 0 .7 %和46.7%。
农机具的大规模推广使用,使得粮食成熟后得以迅速收获归仓,减少了粮食收获过程中的浪费,也是粮食总产提高的一个原因。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怀存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原来收麦子需半个月,现在只要3—5天就能收完,并且质量高,浪费少。
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后出现了徘徊,一直未能跨上11000亿斤台阶。粮食生产要再上新台阶,除了集成技术,还要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三)加大农业投入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主产区在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2009年仅省级财政就安排农业生产性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加8.2亿元。这是近年来黑龙江对农业生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黑龙江省能够克服春旱、低温内涝、夏秋连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再次获得粮食大丰收的重要原因。其他各地政府也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农业投入。
(四)抗灾能力增强减少了灾害损失
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产生的粮食损失达1000多亿斤,其中近一半是由旱情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农业技术的提高等,增强了抗灾能力,使大灾之年粮食获得丰收成为可能。
2008年冬2009年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出台抗旱救灾措施,提出“科学抗旱,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抗旱技术路线。选用抗旱品种、精细整地、镇压划锄、运筹肥水、防治病虫害等科学抗旱技术得到综合应用。加之后期降雨充沛,苗情得以根本转化,夏粮在大灾之年仍获得丰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0国际油价:价格震荡上行影响几何?
- 下一篇:“六位一体”推进报警监控系统建设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