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能设备产能过剩的突破口
2010/1/25 11:38: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风能设备产能过剩的突破口风电设备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在短短两年的发展时间里,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防止产能过剩的重点对象,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之快确实惊人。从行业发展初期,做整机的地厂家买不到叶片,作风场的商家很难买到整机,而现在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了,到现在生产厂家游走全国各地推销自己的产品,风电设备业竞争的竞争不断加剧。目前我国已拥有80多家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上千家叶片、变速箱等各类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时各种性质的企业都开始进入这一行业,不仅航天集团和兵器集团这样的国企巨头不放过风力发电这块肥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涉足这一领域,这导致了风电行业散而不精的行业特点。
如此众多的企业希望进入这一领域分取一杯羹,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组装风力发电机的技术门槛很低,只要购买螺旋桨、发电机和齿轮箱即可,而更重要的是与国家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的不断提升有关.
早在2007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于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时隔一年半时间,2008年中,国家发改委又规划用十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发展成几个千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基地,预计在2020年实现1亿千瓦供电装机规模,目标值提高了将近4倍。到那时,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将有可能达到9个,分别是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新疆和甘肃。
而从各地实际投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风电的增长从2006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到2007年的160万千瓦,再到2008年的600万千瓦,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5倍。且2009年仅上半年就达到400万千瓦。预计今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
但如果将这1000多万千瓦的风电放到我国电力的大盘子里看,就会发现这1000万千瓦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不到当年全国装机总量的1.5%。因此,过热、过剩的只是风电设备,而不是风电事业。
抑制过剩可促进产业升级
虽然风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一直是大家近期关注的焦点,但各界针对风电设备行业的争论主要还集中在“是否过剩”和“过剩是否合理”上,其实,如何充分利用风电资源,解决风电设备产能过剩,避免更多的浪费,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还存在整机设计技术不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以及技术路线不明晰、产品标准不完善、检测认证体系不健全等内在和外在矛盾。因此,将风电设备列为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不完全一样,整个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大而不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风电设备产业在上半年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的高速度下进口额却仍近亿美元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风电产业主要是通过引导和调控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把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目前,风电企业的技术突破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后的技术产品以及非准入企业产品应严格禁止进入市场;对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大力加强风电技术路线和海上风电技术研究,引导风电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政府对风电设备制造产能过剩的确认将有利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形成良性竞争和实现优胜劣态。另外,还可以对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低端风电机组设备制造的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在我国大力发展风电是必然的趋势,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环境保护上都将是利大于弊。其发展优势和广阔前景也是显而易见的,抑制产能过剩是政府在产业发展繁荣时期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观职能,对发展过快,生产过热现象予以制止和引导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从长期发展上看,对实现市场规范化、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不会限制风电产业的发展。
宏观的产业调控将对风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带来利好因素,一方面有助于一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技术和产能落后的企业将被市场梳理出局,另外,二线企业则根据各自的发展状况或者存活或者被淘汰。
风电设备企业应“走出去”
我国风电市场从发展初期到现在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在内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也不断涉足于中国市场,他们在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争夺着本土市场。面对逐渐饱和的国内市场,中国的风电设备厂商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应放眼国际市场,大力开发出口产品,制定符合全球风电市场发展的企业策略。
事实上,早在2007年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就已经是这一行业中先吃螃蟹的企业了,该公司通过超前的企业发展策略率先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智利;同年,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也将其1.5兆瓦变桨变速双馈式恒频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美国,该公司出口澳大利亚的项目也在近期有了眉目。
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出口将是必然趋势,适应国外风电产业的发展将是国内风电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不同,其市场规则也不尽相同,作为外来企业如何去适应一个新的市场规则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美洲、非洲等国际市场都已经有我们的足迹,说明部分国内企业已经适应了国外市场的运行规则。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中国风电企业涉足全球市场,开发新的领域,化解国内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矛盾。
全面竞争将转战海上风电设备市场
在2009年6月底举办的“中国国际海上风电和传输大会”上,外资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宣布在中国成立海上风电业务办公室。把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视为未来全球最重要的风能市场之一。
即将涉足中国海上风电领域的,并非维斯塔斯一家。早在今年5月份,西门子耗资5.81亿元人民币在上海成立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上海)有限公司。西门子是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先者,他不但具有不需要粘和的风叶专利技术,还有海上风电并网技术。西门子上海风叶厂生产的2.3兆瓦及3.6兆瓦两款叶片可同时满足于陆上及海上风机。除了众多跨国公司在时刻准备进军海上风电,中海油此前也曾涉猎海上风力发电。
海上风电资源要远远丰富于陆上风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海1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1亿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4.9亿千瓦。这一数字为我国陆上风电可开发量的3倍,这样一块未被开垦的领域深具诱惑力,因此,未来几年的风电行业竞争必将转战海上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0年陶瓷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 下一篇:随着经济复苏 钢材价格继续走高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