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好
2010/1/27 15:48:5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0年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好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速同步,将达到8%,基本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好。去年港口运输生产呈现四大特点: 受惠国家经济刺激政策,港口率先走出低谷;外贸进口成为港口运输生产最大亮点;全球贸易量萎缩,导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出现较大下滑;货源需求呈现分化,港口效益出现下滑。
受益经济刺激政策港口业率先走出低谷
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影响,原先需求旺盛的煤炭、铁矿石、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降温,高速增长的港口货物吞吐量2008年8月开始掉头向下,伴随当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迅速向全球实体经济漫延,港口货物吞吐量降速加快,增速从8月的14%下降至11月的0.6%,到2009年1月份更是降到-5.9%,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内、外贸货物吞吐量以及沿海、内河货物吞吐量全面皆负,特别外贸货物吞吐量更是达到两位数负增长,对整体拖累较大。
从去年2月份开始,拐点开始出现,国家经济刺激政策效应显现,在外贸铁矿石、原油、矿建材料、粮食等大宗货物的领涨下,货物吞吐量开始触底反弹,降幅开始缩小,3月份增速2%,首现正增长,国民经济先行指标——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止跌回升,意味着港口业先于全国其他行业走出低谷,步入回暖通道,而当时国内包括发电、房地产等众多行业仍陷于国际金融危机中。随着国家投资效应日趋明显,需求逐步放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上升,7月份增速首次达到两位数,并一直保持到11月份,11月增速为18.3%,创年内最高水平,1-11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3.4亿吨,同比增长8.1%。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亿吨大港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去年1-1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显示,营口港、唐山港、日照港、苏州港分别增长了20%、58%、22.8%、19.4%,增长均达到或超过20%,厦门、湛江、湖州、江阴四港将首次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去年亿吨大港数量将增加到20个,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外贸进口高增长港口运输生产最大亮点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流动性短缺,大量游资撤离商品市场,以及需求锐减,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急跌,以石油、煤炭、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从前年高点跌入历史低点。
随着4万亿投资效应的显现,国内对工业原料需求不断升温,在庞大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支撑下,国内企业加大进口力度,外贸进口成为去年港口运输生产的最大亮点。据海关统计,去年全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2778万吨,较前年增加18433万吨,同比增长41.6%,全球海上铁矿石进口有六成运到了中国。铁矿石吞吐量与第一货种——煤炭吞吐量差距逐渐缩小,两者之比,由前年的0.78∶1上升到去年的0.88∶1,增长十分迅速;1-11月份,我国港口进口煤炭首次突破亿吨,同比增长7478万吨,增长了2.5倍,并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1-11月份,港口原油进口1.7亿吨,增加2684万吨,增长了18.2%。原材料大规模进口为港口运输生产率先走出低谷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全年港口外贸进口增速有望达到23%,占到沿海货物增量的71%,意味着沿海增速的三分之二是由外贸进口贡献的。外贸进口高增长成为沿海港口运输生产强大“推进器”。
全球贸易量放缓拖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历4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受到重创,从2008年初2月的27%增速,下降到11月的4.3%,接着马上成为负增长,至2009年2月份降幅达到-14.9%,直到5月份,欧美日经济有止跌企稳迹象,降幅才放缓到个位数,并随着下半年集装箱运输传统旺季的到来,降幅逐渐收窄,9月份终于由负转正,结束了长达10个月的连续下跌。去年1-11月港口集装箱完成1.2亿TEU,同比下降了6.1%,为港口集装箱运输以来首次负增长,制约了港口运输生产增长速度。
港口集装箱总量的75%来自外贸货物,外贸箱量兴衰决定着港口总量,而欧美日箱量占到外贸箱的三成多,所以欧美日经济发展对港口集装箱运输至关重要。去年上半年,欧美日经济还在深度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分别萎缩了5.5%、4.6%、9.7%,欧美日方向集装箱呈现较大负增长。下半年随着欧美日经济开始止跌企稳,特别是美国,第三季度经济意外出现正增长,降幅开始缩小,1-11月,欧美日方向的集装箱吞吐量较前年同期分别下降12%、11%、5%,合计减少了380万TEU,同比下降了10.5%,降幅大于平均降幅4.4个百分点,拖累整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恢复性增长。而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受国内需求拉动,1-11月份同比增长了9.2%,大于货物吞吐量增速。
由于珠三角、长三角港口群对外贸依赖程度较高,不少是两头对外的加工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集装箱吞吐量下降较明显,特别是一些集装箱枢纽港口,受损程度更大,全年录得两位数降幅。
货源结构分化效益普遍下滑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同、地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不同,货源需求呈现分化。受益于国家经济刺激政策,铁矿石、原油需求大幅上升,北方港口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仍有不错的表现,增速普遍超过长江以南沿海港口,复苏水平好于预期。而南方港口主要依赖于外贸和加工贸易,特别是一些特大型的外贸中转港口,影响更大,全年货物吞吐量处于负增长。
虽然去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有一定增长,但效益没有同步增长。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前港口扩张产能迅速,在需求聚降情况下,相邻港口低价竞争腹地货源,同质竞争激烈,全国港口效益普遍下滑。从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季报获悉,绝大部分港口效益下滑,为公司上市以来少见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