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2010/11/17 15:49:4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国务院10月18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到,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多位专家及市场人士认为,此番表述,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在政策上已很明确,而不再是“研究”、“准备”。“ 碳排放交易市场手段得到官方首肯,方向已经确定。”中信证券碳投资与碳市场首席科学家唐人虎表示。
碳排放交易三大问题
虽然国家对碳排放交易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但现阶段,建立碳排放交易还存在三大问题:市场的需求从哪里来、交易从哪里开始以及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既然要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就必须解决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而现在,需求难以看到。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与碳市场顾问吕学都指出,目前在中国还不可能大规模开展碳交易,中国企业没有买的需求,因为没人要求他们买。唐人虎也表示,目前还没有很明晰的市场需求要素。事实上,有强制性排放约束指标,才能有清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也就是说,需要强制减排。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只有强制减排,才会有大规模碳排放的买和卖,“如果自愿减排的话,企业出20 块、200 块购买碳排放是可能的。但如果要出2 亿,自愿减排可能性很小。”他说。对于如何进行强制减排,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坤民建议,要试行国内的碳预算,把碳排放强度目标降低,即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至45%。“ 这样,节省下来的碳指标就可以进行交易。”张坤民说。
也有不少官员、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碳交易可以先从某些特定行业及特定地区开始试点。如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指出,可选择在特定行业、特定区域进行碳交易试点即“双特”交易试点。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时透露,中国将在5 年内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试点推出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交易一开始规模不会特别大,为今后大规模交易做铺垫。”林伯强说。事实上,碳排放交易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也存在争议。林伯强指出,很多人回避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问题,而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推出碳排放交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值得关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表示:“有地方担心开展碳交易试点会对GDP增长和招商引资具有潜在影响。”事实上,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本身并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是过高的减排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洪波表示,市场机制只不过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手段。
自愿减排交易或为第一步
尽管有上述操作难题,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即从培养锻炼碳交易的意识和能力来看,碳排放交易的第一步应从自愿减排交易开始。“ 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企业逐步形成碳排放交易的能力,再制定强制减排目标。”陈洪波表示。从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一直在牵头研究制定《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据了解,《办法》将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另外,参与《办法》制定的权威人士指出,《办法》原计划于今年年底出台,但由于要备战11 月底到12 月中在墨西哥坎昆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办法》可能要延至明年上半年出台。其实,自愿减排交易活动在中国出现已有较长时间,但成交数量很小。相比之下,台湾企业自愿减排由于奖励诱因的激励,参与比例达到56%。
在10 月23 日举行的南都低碳时代(国际)论坛上,国立台北大学助理教授李坚明表示,台湾地区会补助企业资本设备投资、减免能源税或碳税。另外,最重要的配套奖励诱因是,进行了自愿减排的企业,将被给予碳排放权配额奖励。由于这些奖励诱因,台湾企业参与自愿减排的比例非常高,比如钢铁业、石化业、水泥业的参与比例都是100%。穆玲玲认为,目前中国开展碳排放交易基础薄弱的一个体现是,(碳排放)家底不清、碳排放清单尚待收集整理、数据报告和监测体系急需建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