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急待加强铲平技术提升
2011/10/24 17:06: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煤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急待加强铲平技术提升目前很多煤化工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技术成熟的好产品,而一旦某产品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又会发生一哄而上的现象,开发高端产品陷入两难境地。
“有什么新产品能上?”见到记者,阳煤集团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照田立即发问。李照田告诉记者,该公司年产尿素30万吨,目前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但是企业要发展,就要上马新产品。“我们从去年就开始派出人员外出考察新产品,考察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但是投资都比较大,不适合中小企业。”李照田无奈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到了企业对新产品信息的高度关切和渴望。本报报道关于新产品的技术信息后,往往都会接到很多企业的电话咨询。但用李照田的话说,“拥有成熟技术的产品过剩,紧缺的产品技术不成熟”。
李照田向记者举例,他们曾经了解到煤制混合醇是煤化工的一个新产品,而国内都是进口南非一家煤制油公司分离的混合醇。混合醇比碳酸二甲酯、碳酸混合酯等酯类都具有成本优势,还可以根据下游使用情况替代甲苯、二甲苯等,仅宁波奉化高科化工有限公司去年就进口了几千吨。然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南非停产混合醇,加上贸易商囤货,价格从6000多元/吨涨到了8000多元/吨。“我们多方咨询,希望找到国内煤制混合醇的生产企业购买技术。但很失望,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工业化。”李照田说。
“技术只要一成熟,就会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兖矿集团鲁南化肥厂副总工程师芮胜波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醋酸、聚甲醛等产品都走了这样的路,经过一两年国内产能就过剩。”
芮胜波告诉记者,兖矿集团为保证煤化工产业新上项目的效益,今年专门出台规定要求必须审慎调研、审慎决策,坚决打破论证前有效益、实施以后不见效益的局面。
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正要上马丁辛醇项目,而且长线设备已经订购,估计一年后就能建成投产。但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还是表示了担忧,目前已了解到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要上马丁辛醇装置,这样下去,国内丁辛醇也可能陷入产能过剩、企业没有效益的境地。
随着煤化工领域高端技术的突破,煤化工产能高端过剩的现象开始显露。国内第一个煤制烯烃示范工程,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投产以来效益初显,但分公司总经理武兴彬对行业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他介绍说,甲醇制烯烃技术已跟企业签了10多套,如果这些项目一窝蜂集中上马,产能要增加600万吨,这对整个行业是个冲击,届时高端产品也将出现过剩。
据记者了解,目前工信部批准的煤制烯烃项目产能已经达到3000万吨。国庆节前夕,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山西省共签约项目203个,其中煤化工项目占40%。在今年6月中旬举办的新疆产业转移系列对接签约仪式上,仅涉及煤电煤化工项目总投资就达2451.4亿元,占整个签约金额的40%以上。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表示,目前煤化工发展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战。技术研发路线混乱、项目上马混乱,没有统一的战略安排和规划,资金、资源浪费严重。一哄而上迫使有的企业只能在新产品开发上悄悄进行,光做不说,对外保密,各企业间无法合作和交流信息。这不是行业良性、规范发展应有的局面。
诸多煤化工项目在“十二五”上马投产,届时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会更加激烈。专家指出,现在煤化工行业已经到了进行适当调整、政府给予科学指导的时候了,“逢煤必化”的混乱局面必须改变。同时,很多企业也建议科研院校,加大煤化工新产品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应用领域,为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柴达木盆地勘查发现大型铜铅锌矿
- 下一篇:2011年1-8月内蒙古稀土出口统计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