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的苯酐行业处于亏损 产能过剩
2013/4/17 10:14:0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3年的苯酐行业处于亏损 产能过剩2012年是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的一年,国内化工市场需求低迷。在此大背景下,本身产业链就失衡的苯酐行业受产能过剩、原料邻苯高成本、下游景气度持续偏低等诸多因素影响,苦不堪言。
产能过剩,装置闲置
我国的苯酐生产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引进国外成套生产技术。近两年,苯酐行业一直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中,成交量萎靡不振。这既是多年来苯酐行业盲目扩张的结果,又是国家相关政策持续收紧进一步传导至苯酐行业,致其整体运转艰难的缩影。
2012年,我国苯酐生产能力超过250万吨,其中产能为1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较2011年增长25%。而2012年全年的实际产量仅为130万吨,产能过剩近120万吨,开工率维持在五成水平。
近两年,虽然国内苯酐的产能、产量没有明显增加,但产能严重过剩,致使工厂停工、半停工的状态普遍,装置呈现较高的闲置率。
原料紧张,价格高涨
我国苯酐生产的主要工艺是邻苯催化氧化法,作为苯酐唯一不可替代的原料邻二甲苯,其行情变化是影响苯酐行业的主要因素。
2012年,国内邻二甲苯的产量为100万吨,相对于170万吨的市场需求量,自给率不足60%,远远不能满足苯酐生产的需求。供应的紧张导致邻二甲苯价格高涨,2012年,邻二甲苯价格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0000元/吨以上,全年均价在11500元/吨。而苯酐市场价格2012年全年徘徊在9000元~12500元/吨。原料与产品价格的倒挂,导致国内苯酐装置维持低负荷状态,甚至停工和闲置。
需求低迷,市场不振
我国苯酐的消费结构大致为:增塑剂行业占46%,不饱和树脂占20%,醇酸树脂占16%,涂料占11%,染料行业占4%,其他占3%。
苯酐是增塑剂产品的主要原料,增塑剂主要应用于塑料加工行业。随着下游塑料行业的整体低迷,增塑剂需求不旺,对苯酐的需求也难以放大。
随着不饱和树脂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饱和树脂应用领域的拓展,不饱和树脂、醇酸树脂对苯酐的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速度快于其他行业。但目前双环戊二烯、粗对苯、PET等原料可以取代苯酐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终端应用,并以其低价对苯酐形成巨大挑战。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正视邻苯类增塑剂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苯酐下游的不饱和树脂、涂料及邻苯类增塑剂等制品等企业的生产受到了环保政策的限制。另外,受欧债危机和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出口不畅,使得沿海地区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一些玩具及相关的塑料制品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下游市场的低迷,导致市场的整体消费量难有突破,消费量增长缓慢。
进口冲击,出口受阻
受世界经济整体环境不佳的影响,苯酐的进出口贸易依旧存在比较大的困惑。从出口来看,货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欧盟对邻二甲苯类增塑剂进行审查,对邻苯类增塑剂的生产限制,使得该地区对苯酐这种原料的采购积极性较弱,市场非常疲软。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出口受阻。
反观进口,作为苯酐的主要原料邻二甲苯,国产自给率较低,主要依靠进口,导致苯酐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进口苯酐量依旧大,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虽然2012年进口量的增加比2011年略有放缓,但依旧达到10万多吨。
展望前景,步履维艰
综观2013年苯酐行业,各种因素制约,前景迷茫。
其一,国内产能的严重过剩使产品供过于求。
其二,随着国内食品安全法规的完善,国家逐渐对食品用保鲜膜等生产实行严格控制,苯酐需求放缓,出现负增长的趋势。
其三,双环戊二烯、粗对苯、PET等原料取代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终端应用,并以低价对苯酐形成巨大的挑战。
其四,原料邻二甲苯依旧供应不足。尽管2013年国内将至少新增20万吨邻二甲苯,有利于苯酐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开工率,但相较国内增产的苯酐装置,国内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致使苯酐装置开工率处于低水平。原料价格将会依旧处于高位,导致苯酐成本居高不下。
其五,国际整体经济环境不佳,使苯酐下游主导产品——增塑剂的市场严重萎靡。当前中国外贸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进口国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为手段,用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