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能利用率继续走低 铜加工业面临的挑战
2013/9/10 10:55:2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产能利用率继续走低 铜加工业面临的挑战今年1~5月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从统计数据看,456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85.5亿元,同比增长18.3%,占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7.1%;实现利税400.1亿元,同比增长12.5%,占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利税的46%;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1%,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5.9%,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指标在继续下降。
铜加工业面临的挑战
铜加工产业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及环境成本的全面和持续上涨,使绝大多数铜加工企业在盈利和亏损的边缘上徘徊,亏损面不断扩大。
铜价长期高位震荡,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铜材在传统应用领域被其他材料替代的可能性在增加。其次,铜材向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与此同时,铜加工业领域的投资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投资项目产品方案雷同,加剧了国内市场铜加工材的同质化竞争。而且,铜材加工费持续走低,加工企业微利运行甚至亏损,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加速结构调整而鼓励发展铜加工业,铜加工业获得较多支持并吸引了巨大投资发展高精铜板带等铜材产品,但是这些项目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回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欲速而不达。
铜加工材中的大宗产品,主要指占全国铜材产量50%的电力工业用铜线杆,由于加工技术控制不严格等原因,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差,并长期困扰着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合理建设产能
根据上半年铜加工材产量预计,2013年,全国铜材产量会达到1350万吨,产能将超过1600万吨。产能产量会比2012年有所增长,但增幅会下降。产能利用率继续走低,产能过剩程度持续上升。
就世界经济而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经济都有回暖迹象,但回暖速度很慢。铜加工产业无法把转移过剩产能的希望过多寄于国际市场。金融危机后调整过的、国家鼓励出口的提高退税税率政策,对有色金属加工材而言,也已经用到尽头。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市场需求的主要牵动力。
对大部分产品而言,降低制造成本对维护和发展铜材传统市场以及开发新市场都将是至关重要的。在此问题上,企业的工作主要将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传统加工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最大限度节材、节能。第二,强力推动以取消热加工工序为主要标志的各类短流程工艺,实现节能、节材、缩短工艺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第三,重视新合金设计研究,在保证不损失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原合金组分中,价格较高的组分金属完全或部分替代,并全面展开适应性技术或工艺调整,降低合金制造成本。第四,全流程严格成本控制和物料平衡管理,强化工艺废料的回收。
在对有色金属加工项目过热投资仍然没有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加工企业自身务必要高度重视在建项目产品方案调整和按战略发展规划转型升级的新产品开发建设方案。
在此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如果没有真正属于高精度、高附加值的品种可选,铜板带材和铜管材要谨慎进入。“十一五”以来,这两类产品在建项目较多,市场需求并不旺盛。截止到2012年,我国铜板带材生产能力只有260万吨/年,实际产量只有190万吨/年。而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的300多万吨铜加工材项目中,“高精铜板带”就占了120万吨。板带材在铜材各品种中,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
其次,国内压延铜箔市场总量不大,目前不足5万吨。而且下游的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业,迫于成本压力,已经对铜加工行业提出加快电解铜箔产品技术进步,从而取代部分压延铜箔的需求。在各行业基本上都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压延铜箔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将是十分理性而缓慢的。目前国内在建和扩建压延铜箔项目总产能已逼近10万吨,发达国家在中国占据的高端压延铜箔产品市场,还很难在短期内推出。所以贸然投资进入压延铜箔产业,也是有较大风险的。
第三,海水淡化用白铜管。虽然国家加快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的决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膜法制造海水淡化用白铜管制造成本高、项目投资大,短时期内不会形成很大市场需求量。即使几年后需求量有所增加,在我国目前已达250万吨/年产量的铜管产业中,仍是一个占不到10%的小品种,不适于大规模投资建设。
第四,目前产量最大、总体技术状况和产品质量一般的铜线杆,落后产能较多,应逐步退出。考虑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电力工业发展指数极高,每年对导体材料需求都有很大增长幅度,而其他材料对导体铜材的取代十分有限,所以高品质铜线杆在技术上和市场上都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高品质铜线杆企业只要采用短流程加工工艺、整体技术先进、产业链完善并能兼顾废杂铜再生利用,在确保足够的铜含量和有效控制氧含量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这样高起点的铜线杆及线缆项目,发展机会将是各铜材品种中最大、最稳定的。
以产学研相结合 做好转型升级
研发新产品,实现转型升级是难度很大的一项事业,不可能是今天、明天,或者是今年、明年一蹴而就,而是未来一段历史时期铜加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事不能总是喊,需要刻不容缓的行动。新产品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有风险,搞不好不仅未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反而会背上新的包袱。对此,一些长期以来只习惯于做传统产品、开发传统市场的大多数企业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如果出现风险,是否有强大的心脏?另外新材料的研究和试制,需要全面、扎实的技术支持,最有效的方式是产、学、研紧密结合,扩展智力资源,同时实现企业与院校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分享。
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大环境非常好,对产业升级而言,出现了非常有利的时机。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本身的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筹划有效方案积极应对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寻求政府支持,抓住转型发展机会。
中国经济面临深层次调整,世界经济同样面临深层次调整,虽然大多数国内外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又一次触底反弹,开始恢复,但有色金属加工工业曾经经历较长时期非常规的高速发展,十几年来发展指数远远高于很多行业水平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在这一轮调整中所感受到的冲击,将不亚于2008年四季度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必须要有较长时间克服困难的准备。在此形势下,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必须强化自律意识,全行业抱团取暖。所以建议在困难中的企业,少打小算盘,尽快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产业提升上去,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和再生能力,迎接产业全面升级后的新竞争、新挑战。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将是对企业的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