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鞍山钢铁迎来全面深化改革
2014/2/21 10:56:1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4年鞍山钢铁迎来全面深化改革马年春节刚过,钢铁企业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面对2014年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和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成为钢铁企业的共识。鞍山钢铁全面启动人力资源改革,太钢紧盯市场加大力度改革营销体系,宝钢、武钢、本钢等企业也传出了深化改革的“最强音”……可以预见,2014年,钢铁企业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迎来产能优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巨大发展空间。
鞍山钢铁:全面深化人力资源改革
近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下发《关于印发〈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深化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实施〈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深化改革规划纲要〉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深化人力资源改革,使有限的人力资源成为创造无限价值的人力资本,为早日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面,鞍山钢铁将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择优、强化监督、规范退出,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推进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员工能进能出机制;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益决定分配,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机制。《纲要》提出:2015年,钢铁主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大型钢企先进水平,鞍山钢铁在岗员工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长50%以上;2020年,钢铁主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鞍山钢铁在岗员工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按照《纲要》,鞍钢将坚持统一规范、市场化、先进性、同步推进、确保稳定的原则,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在模型构建上,为实现优化目标,该公司将运用立体ABC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在工作路径上,通过薪酬导向、竞岗升级、业务整合、功能外包、顶点归集的工作流程,引导各模块人力资源向企业核心单元定向、有序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
据悉,鞍山钢铁此次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就是要通过强化动态考核监督、压缩职数、竞争上岗、目标任期、加大交流力度、拓宽退出渠道等,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循环;改革用工制度,通过全员竞争上岗,在内部人力资源市场集中管理、统一培训,转岗安置、置换劳务、解除合同等方式,清理劳务用工,形成人员流动退出、分流激励的长效机制;改革薪酬分配制度,通过完善绩效工资和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艰苦岗位倾斜,建立4支人才队伍的等级序列和阶梯,既有纵向同类岗位职级晋升,又有横向同职薪酬档级晋升的“双向梯晋式”人才发展通道,形成收入靠贡献、全员多创效的局面。
为了保证改革的有序推动,鞍钢将激发领导干部活力作为工作重点和首要环节,以领导干部的活力带动全体员工活力的提升,以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实际效果为全体员工做出榜样,为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深化改革带好头、领好路。
为了保证改革措施落到实处,鞍钢在《指导意见》中,对《纲要》中提出的进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确定本单位优化目标、划分单位类型、划分岗位类型、确定薪酬目标和薪酬水平、进行竞岗升级、进行业务整合和功能外包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并要求各单位向全体职工讲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形成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促进改革的浓厚氛围。
太钢:紧盯市场改革营销体系
据悉,2014年,太钢将大力创新市场营销体系,出台一揽子改革方案,推动市场、技术、生产、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布局合理、反应敏捷、极具竞争力的营销体系。
新的一年,太钢将强化全员营销理念,把用户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准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龙头、订单驱动、工序服从、产销一体信息化支持的高效运营机制。其中,营销部门将加强技术营销和服务营销,用心感知用户“冷暖”,准确辨识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敏锐发现市场,敏捷满足用户。
在营销管理方面,紧紧围绕用户需求优化业务流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适应经济责任制的市场化改革,构建以营销部专业营销经理为主导、以成材厂技术营销经理为支撑的“双经理”体制。成材厂厂长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两手都要硬。
在对接市场方面,缩短营销链条,提高面向客户的快速响应能力。坚持“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并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掌握和服务终端客户的能力。依托互联网微信平台,消除与客户的时空距离,实现与市场的“零距离”联动,有效解决用户信息反馈滞后、失真等问题。
在构建营销体系方面,做强做大自有营销平台,构建布局合理,集加工、配送、服务为一体的包含多种商业模式的供应链体系。拓展国际营销平台,完善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多渠道开拓市场,大幅提升战略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营销员队伍建设,改进用人方式,外设销售公司经理要实行竞聘上岗,全力打造一支职业化营销队伍。
纵览钢铁企业2014年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成为了关键词。回首2013年,扩产增效之路已走不通,市场形势难以根本好转,化解过剩产能和环保提升的压力巨大,我国钢铁行业在高成本、低盈利的重压下艰难转型,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展望2014年,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认为,钢铁行业的未来仍然充满挑战:企业微利经营具有长期性,提高盈利能力任务艰巨;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相继展开,转变发展观念势在必行;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将加速淘汰违规企业退出市场;信贷环境依然不宽松,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金状况令人担忧;“人的市场化”难题依然困扰着多数钢铁企业,给转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压力。具体来看,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须重点关注:
一是我国宏观层面的经济改革全面深化。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秩序将更加规范化,追求规模效益的粗放发展道路将逐步终结,速度优先的发展理念将得到纠正。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要素市场的改革,要求企业须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倒逼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二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道路并不平坦。从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方案能否落实、怎样落实尚待观察。一些地方名不见经传的钢厂突然浮出水面,出现在重组名单里,说明一些地方政府目前还没有形成主动淘汰企业的动力,化解产能过剩更多地要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来解决。
三是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将成为钢企生存发展的“红线”。今年,环保部将从严从紧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整体来看,针对钢铁行业的环保要求只会更加严格,将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速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退出市场。
四是信贷紧缩会加速行业触底。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收缩,全球货币宽松已告一段落,我国的信贷政策也从宽松转为中性。2013年陆续出台的治理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治理“影子银行”的措施,会在2014年显现威力。信贷收紧和利率市场化造成的融资成本上升,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打击资金链脆弱的企业,客观上迫使钢铁企业收缩投资和生产规模。
可喜的是,从企业2014年的工作思路来看,钢铁企业已经做好了应对困难的准备。经过2013年的市场洗礼,企业产量盲目扩张的冲动得到了抑制,部分企业已摒弃依靠产量扩张、价格竞争占领市场的竞争策略,开始苦练内功,如构建与市场和用户无缝对接的体制机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等,力求通过改革创新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当然,改革会有“阵痛”。但“阵痛”中,我们将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2014年的挑战和机遇,钢铁行业有理由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将引导钢铁行业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华丽转身”。钢铁企业多年微利运营所练就的困境突围的能力,将成为破解市场坚冰的“利器”。我们相信,2014年的钢铁行业一定能够不惧挑战、攻坚克难,经受住寒冬的“洗礼”,迎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春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纺织机械行业前景广阔 驱除“寒冬”
- 下一篇:钢铁行业“表面扭亏”难挡“彻骨寒冷”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