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利因素尚存 我国纺织行业亟须政策扶持
2014/2/25 11:05: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不利因素尚存 我国纺织行业亟须政策扶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日前发布了《赛迪展望2014—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系列》报告。该报告指出,展望2014年,随着国际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增速将会小幅反弹,出口增速持续回升,内需市场逐步回暖。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需求低迷、部分行业亏损严重等挑战。
基于对上述形势和问题的前瞻性分析,赛迪智库日前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着力改善出口环境、减轻纺织企业税负等对策建议。
面临挑战
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低迷。2013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9、0.3和1.6个百分点。2014年,虽然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会在现有基础上微幅增长,但整体来看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且由于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纺织工业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出口优势削弱。一是人民币继续升值。近期,由于跨境资金加速流入以及国内经济整体企稳回升势头明显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强劲,去年以来已经累计升值达2.44%。对于拥有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纺织工业而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价格优势会不断下降,出口企业的效益会进一步下滑。二是内外棉价倒挂。2013年以来,国内棉价持续大幅高于国际棉价,形成倒挂之势。目前国内棉价高出国外5000元/吨左右。在国产棉托市收购和进口棉持续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外棉价差缩小的空间有限,国内纺织企业的成本优势下降,出口竞争力减弱。
贸易保护升级。一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都是全球贸易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欧美限制进口的重点对象。新一轮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欧美发达国家乃至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新的贸易壁垒措施来转嫁国内危机,特别是以质量安全、环保技术为主的“绿色”贸易壁垒正逐渐成为阻止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和贸易风险。仅去年1~4月,欧盟非食品类产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华纺织品服装类产品发出召回通报80起,同比增长1.27%,并且纺织品服装在全部对华通报产品中所占比例达近六年来新高,达到27.68%。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在世界产业格局新一轮调整中,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关注度不会降低,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或更加紧张,国际贸易摩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各种标准认证和贸易防御措施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仍将会不断翻新,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升级。
成本压力高涨。首先,用工成本持续快速上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的不断强化,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用工压力进一步凸显,“招工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已经直接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外资企业更是将工厂迁出,转往墨西哥、越南等地。其次,欧美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以化纤、能源为主的原料进口价格,企业输入性成本增加;而与此同时,纺织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并没有大的波动,企业利润空间有限。再其次,棉花价格高位运行,内外棉价扭曲,国内棉纺企业承受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导致下游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也受到很大影响。未来,成本压力仍将持续,纺织企业的生存压力难言缓解。
部分行业亏损严重。高成本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使得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特别是化学纤维制造业亏损依然严重。去年前三季度,纺织工业共有5597家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分别为15.0%和8.7%。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分别为22.7%和27.4%,分别高于工业7.4和15.4个百分点,高于纺织业7.7和18.7个百分点,经营形势较为严峻。
对策建议
进一步扩大内需。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改善纺织工业融资环境。二是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大纺织工业投资,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在调结构、稳增长、扩内需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力度,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人才培训,扩大本土品牌的消费影响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四是着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挖掘和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着力改善出口环境。一是大力改善出口金融服务,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放心保),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二是深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工作,加快建立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全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三是积极推进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联系,降低对欧美国家的出口依赖。四是做好检验检测、品质认证等公共服务,推动我国纺织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产品信誉和知名度。五是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出口监测预警机制,帮助和引导企业有效应对贸易摩擦,降低出口风险。
多渠道减轻企业运营压力。一是深入推进纺织工业“走出去”战略,尽快研究制订《境外投资法》等专项立法,明确相关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规定,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的制度保障体系、监管和调控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市场服务体系,为我国纺织企业在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和综合保障条件。二是加快推进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能力。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四是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革棉花临时收储和进口管理制度。一是改革棉花收储制度,建立与期货市场相关联的收储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创新收储方式,减少临时收储交易的中间环节。三是完善棉花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尽早明确配额发放时间和数量,稳定市场预期。四是在保障棉农利益的基础上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及滑准税制度,实现国内外棉价的市场化接轨,打破当前内外棉价倒挂的不利局面。
切实减轻纺织企业税负。一是加强对劳动密集型纺织工业税负的研究与评估,改变税收环节的高征低扣、无法抵扣以及原料进口与下游产品进口的关税倒挂问题。二是加强营改增对纺织企业负担影响的研究,谨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加重企业负担。三是扩大纺织行业税收抵扣范围,建议将人工工资、研发投入、品牌营销费用等纳入税收抵扣。
加强行业运行监测预警。一是加强对重要原料、能源进口市场的价格监测,密切关注国际棉花、合成纤维价格走势。二是加强对纺织工业、尤其是合成纤维制造业的投资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引导企业合理进行投资。三是加强对欧美市场需求和政策走势的跟踪和预判,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和常态化的贸易壁垒跟踪机制。四是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监测,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行业结构调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