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炼油等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2014/4/17 10:36:4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炼油等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在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今明两年我国石化行业总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超过未来两年需求增长,产能过剩总体趋势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当日发布了《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该报告涵盖石化领域的11个子行业产能情况,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建议。
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将加剧
报告指出,石油化工行业仍有大量在建产能,预计今明两年将陆续投产。其中,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氟化氢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达54%,比2013年有所提高,但产能仍处于极度过剩状态;PTA、甲醇、烧碱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产能过剩仍十分严重;而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到80%,市场供需矛盾基本缓解。
报告预计,2015年国内炼油能力将达到7.9亿吨,当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所应的原油加工量约5.1亿吨,产能利用率约64%,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7亿吨,加工量4.8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8%。
PTA行业,预计到2015年,全国PTA产能将达4500万吨,需求约3300万吨。考虑国内产能过剩,进口将不断减少,而出口有望增加,进出口基本平衡。预计2015年PTA行业平均装置开工率达到73%,高于2013年的68.6%,但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尿素行业,预计到2015年,尿素产能达到9500万吨,需求量6230万吨,鉴于国内过剩压力大,但国际市场同样供过于求,若2015年尿素出口量保持在850万吨的水平,则当年产能利用率接近75%,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在磷肥行业,目前在建磷铵产能83万吨,规划产能超过200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和湖北部分新发现磷矿资源的地区,而市场需求受耕地面积所限将基本保持稳定,且受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影响不排除进一步下降的可能,磷铵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恶化。
甲醇行业,预计2015年全国甲醇产能约5800万吨,需求约4675万吨,考虑到中东甲醇强劲的竞争力,若甲醇净进口400万吨,则2015年甲醇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4%,好于2013年的59.5%,但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氯碱行业,预计到2015年,我国烧碱产能将达到4200万吨,需求量含国内消费和净出口约为3200万吨,产能利用率在76%,产能过剩依然很严重。预计2015年聚氯乙烯产能将达到2710万吨,下游需求量约在1635万吨,按照2013年净进口30万吨计算,2015年聚氯乙烯产量约16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59%左右,仍旧难以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如对新建项目不加以控制,聚氯乙烯产能过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纯碱行业,预计到2015年,纯碱产能将达到3495万吨,而需求只能保持在2500万吨左右,届时产能将过剩1000万吨,行业形势更趋严峻。
电石行业,预计2015年国内电石产能将达到5400万吨,需求仅31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57%,产能过剩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即使内燃炉全部淘汰,产能仍将超过4000万吨,远超市场需求。
氟化氢行业,预计2015年我国氟化氢产能达到240万吨,产量约13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4%,产能持续严重过剩。
有机硅甲基单体产业,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拓宽,需求稳步回升,预计2015年行业平均装置利用率提升至80%左右,有机硅甲基单体供需矛盾基本缓解。
化解过剩需多方努力
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意识,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创新产品品种,增强产品性能,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报告认为,经济发展对投资过度依赖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一些煤、盐、磷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没有考虑下游产品已经饱和,纷纷围绕资源作规划、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导致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能过剩。
在全行业普遍性过剩的同时,由于行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致使行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不足,有的严重依赖进口,表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矛盾。
而化解产能过剩是周期性较长的一个过程,必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制定好规则,搞好监管,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创造条件,让企业在统一市场中公平竞争,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防止产业结构调整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报告建议政府部门科学制定规划,严格行业准入,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则要加强自主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兼并重组。行业协会则进行行业发展监测与预测预警,在项目评审中提供行业投资意见,组织或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快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要梳理、摸清国内相关产业的产能规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使规划具有法律地位,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实现有序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强化环保、安全、节能等指标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法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等手续,严格贷款审批,从源头遏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建和扩建项目。加强行业现有准入条件、产业政策、标准法规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产能严重过剩或需求已经完全饱和的行业,建议实施临时性项目暂停备案或产能减量置换等政策。
第三、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指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最重要指标,对产能过剩行业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限额标准。对于能耗高于标准的企业给予惩罚性能源价格,对环保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提高环保执法的威慑力。通过环保和能耗手段,推动落后产能加快退出。采用市场化模式,探索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消耗等交易市场,利用交易所得,弥补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所需资金。
第四、要清理各地不合理的优惠条件,理顺土地、水、电、煤、气、运等资源要素价格,合理调节信贷资源的流向和价格,制定公正的税负标准,严格安全、环保要求,使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让优秀的企业茁壮成长,让落后的企业自然地退出市场,最终使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流向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实现产能与需求的协调发展,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
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突破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发展特色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同类企业在中低领域恶性竞争,提升发展的水平。
其次、要积极利用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转移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利用我国成熟的技术,加快向国外有市场的国家投资建厂,开展跨国并购,减轻国内压力,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第三、通过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转产。通过强强联合、实施战略性重组,带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优强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认为,今后十年我国石化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重点包括传统产业的优势巩固和竞争力提升;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和突破;现代煤化工创新优势的拓展和有序发展;化工新材料的高端技术和重点突破;环保新产业的技术培育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