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落后 人才资金短板制约发展
2014/5/11 10:35:2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海南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落后 人才资金短板制约发展海口药谷是海南医药产业的核心区。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海洋资源丰富,却因技术跟不上,许多药品生产原料需从外省进货;全省93家医药生产企业,甚少以海洋生物制药为方向,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一个海洋大省的海洋生物制药低产尴尬
本报记者梁振君 通讯员颜礼嘉
时隔近20年,海南林恒药业董事长林尤仁依旧耿耿于怀。
“那么好的药,当时却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迟迟未能列入医保目录,我们只好远赴上海寻求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的支持,曲线救药。”5月6日晚,“老药人”林尤仁向海南日报记者吐槽道。
1995年,林恒制药螺旋藻胶囊研制成功。这是国内获药准字号生产批文中唯一用海水养殖的产品,抗肿瘤、缓解糖尿病症,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螺旋藻胶囊生产出来后,迟迟进不了医保目录。”林尤仁回忆:“后来我前往上海市寻求政府支持,时任上海医保局局长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们怎么跑到上海来寻求支持了?’”
这正是海南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蹒跚起步的真实写照。
海南是海洋大省,但是却面临一个尴尬—全省93家药企,以海洋生物制药为方向的企业少之又少。
海南管辖着南海约2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海洋管辖权的省份。利用海洋生物研制药物,是我省乃至我国鼓励的重要产业发展方向。而且,海洋生物制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污染的特征,与“绿色崛起”高度契合。
然而,面对雄厚的海洋资源,许多药企却无从下手,海南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一直被动。
“海南在该领域唯一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只有芋螺毒素。”业内人士透露。人才、资金、设备等短板,都制约海南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海南海洋生物制药,正在探索中蹒跚起步。
海藻。资料图片
令人叹息 研究成果凤毛麟角
芋螺是海南特有而濒危的药用海洋生物;唯一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是芋螺毒素
海南是海洋大省,海洋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令人叹息的是,长期致力于研究利用海洋生物制药的人并不多,研究利用成果也只能用“凤毛麟角”形容。
海南大学教授罗素兰是一头扎进海洋生物制药研发利用领域的少数派。
1999年,博士毕业的她毅然选择了海大。究其原因,海南的资源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优势的吸引力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在海大工作一段时间后,罗素兰瞄准了我国濒危而宝贵的热带海洋生物芋螺毒素药物资源领域,迄今已钻进去15载。
“芋螺是海南特有而濒危的药用海洋生物,它们产生的毒素(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的神经肽,结构新颖,多样性高,选择性强,能特异结合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各种离子通道和受体,对神经细胞起作用而不会作用于肌肉细胞,反之亦然,故芋螺毒素药物不会引起人体依赖,不成瘾。”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资深教授、国家海洋功能区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本告诉记者。
据介绍,临床使用的镇痛药物多具有成瘾性和耐受性等副作用,寻求疗效好、不成瘾、副作用少的镇痛药物一直是国际海洋药物研究的热点,而芋螺毒素正具有这些优点。
“据调查,全球约有500种芋螺科动物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罗素兰选择芋螺毒素作为研究对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芋螺是海南特有的药用海洋生物资源。”张本透露。
15年来,罗素兰教学之余,一头扎进实验室,且取得了多个重大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极大地提高了海南省与海南大学在国际海洋生物制药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目前,罗素兰新当选为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已成为第10届亚太国际毒素会议的大会共同主席等。
而国内最大的海南产芋螺及其毒素资源库也是由罗素兰建立的。她发现芋螺毒素新基因420个,并根据这些基因序列推导出了毒素氨基酸序列;发现并命名了2个芋螺毒素新家族;人工合成了108个芋螺毒素,从中筛选鉴定出6个特异阻断哺乳动物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不同亚型的新颖α*-芋螺毒素。
“这些乙酰胆碱受体亚型是镇痛、戒烟戒毒、乳腺癌和肺癌的新靶点,这6个芋螺毒素是很难得的原创候选新药,我们已经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申请了国际和中国专利,它们都可直接作为工具药开发,其中1个已被以色列公司开发为工具药。”罗素兰说。
目前海南海洋产业发展主要侧重在海洋渔业捕捞方面,海洋生物制药方面的研发利用成果寥寥无几。
“海洋生物制药业是未来海南海洋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目前海南在该领域唯一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是芋螺毒素。”张本认为。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通讯员王嵘摄
海蟹。本报记者宋国强摄
潜力巨大 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有本钱
该产业被称为本世纪最有前途产业之一,海洋生物可分离出具有新型化学结构和独特生物生理活性物质,药用价值很高
为什么说海南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潜力巨大?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最大本钱。
“海南最大优势在海洋,海南未来希望在海洋。”张本说,据他统计,南海海域渔业生物资源的物种数目占全国对应物种总数的百分率如下,鱼类为67%,虾蟹类为80%,软体动物为75%,棘皮动物为76%。
“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不仅是多样的捕捞水产和养殖水产品种,而且为发展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制药提供了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省药物研究所科室主任唐菲说。
据统计,海南岛沿岸海域已记录有807种鱼类,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记录有1064种鱼类,南海诸岛海域记录有521种鱼类。海南岛海藻资源也很丰富,记录有162种,如马尾藻、麒麟菜、江蓠、紫菜、凝花菜、沙菜等开发前景很好。此外,南海是我国唯一地处热带的海区,南海珊瑚资源和珊湖礁鱼类资源相当丰富。
“从一些海绵动物、软珊瑚、柳珊瑚、海葵、海星、水母等种类中,还可分离出具有新型化学结构和独特生物生理活性物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张本说。
海洋生物制药业的势头和潜力,也让海南对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充满信心。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制药被称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2001年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产值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海洋生物制药在整个医药业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其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开发南海生物资源,建设南海渔业开发基地,我省做了大量工作。全省海洋渔业产量已从2001年的79.5万吨增加到2012年188.2万吨,年均递增率为8.15%;海洋渔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49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6.0%,呈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全省海洋渔业总产值可达470亿元。”张本说,“倘若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共同成为海南海洋经济的骨干产业,这对于海南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意义尤为重大。”
张本认为,海南建设“海洋强省”,须遵循海陆统筹、科技兴海、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寓维权于开发和保护的原则,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海南热带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南林恒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线。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海南生产的螺旋藻胶囊。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最大难关 创新资源与研发体制滞后
研发利用步履维艰,人才资源实在太少,海洋意识仍停留在“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传统海洋产业概念上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建省办经济特区至今,海南医药产业从零起步,形成了以海口药谷为核心区的医药产业基地。目前海南共有药企93家左右。
“众多进驻海南发展的药企当中,选择海洋生物制药方向的企业尤为鲜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管理处负责人说。
创办于1993年的海南林恒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医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之一—螺旋藻胶囊,是国内获药准字号生产批文中唯一用海水养殖的产品。
“光照对螺旋藻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光照较强,温度和生态环境合适时,藻体才能生长得好、长得健壮、生物合成旺盛,其有效成分才高。”林尤仁说:“在内地,因为昼夜的温差大等原因,螺旋藻的品质远远比不上海南。”
即便如此,林尤仁仍感慨“做好药实在太难了”。
“1990年代,我们的螺旋藻胶囊生产出来后,一直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迟迟进不了医保目录。”林尤仁回忆。
经不懈努力,林恒牌螺旋藻胶囊最终成功入选上海医保目录,此后又被浙江、南京等省市列入医保目录。海南也将该药列入医保目录,但这是多年后的事了。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林恒牌螺旋藻胶囊在港销售,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准在香港上市销售的海水螺旋藻药品。”谈到自己的药,林尤仁很有自信。
较之林恒药业,其他药企的海洋生物制药研发利用更是步履维艰。
海南省民福药业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企业,主要以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与开发、医疗器械生产为主。
“公司现阶段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的研究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主要以海洋中的螃蟹、螺的外壳提取甲壳素、甲壳胺等物质,进行烧伤和烫伤的药物辅助材料的生产。但该产品在所有经营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小。”民福药业公司生产管理处负责人说。
面对雄厚的海洋资源,许多药企却无从下手,海南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一直处于被动态势。
“海洋生物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原料开采的技术和设备上先进性不足,许多药品生产原料还需向外省进货是制约海南发展海洋生物制药的主要因素。”民福药业公司生产管理处负责人说:“相对于化学制药在程序开发上的简便性,海洋生物制药的技术开发方面更加繁琐,因此,选择化学制药自然成为海南大多数药企发展的趋势之一。”
“目前我国在海洋生物制药领域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是创新资源和研发体制,特别是我们的人才资源实在太少了。”罗素兰说,“欧美国家、澳大利亚和日本早在1980年代起就进行海洋药物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海南必须花更多时间去恶补知识,才有可能跟上国际先进的脚步。”
张本指出,海洋科技基础薄弱,海洋意识不强,仍停留在“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传统海洋产业概念上,加上海洋强省富民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等,这些都是制约包括海洋生物制药在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的内在关键因素。
此外,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过度捕捞和沿海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海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洋生物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必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起重视。”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陈国华说。
专家呼吁
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 亟待政策大力扶持
提议申请建立国家级“海南海洋生态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级海洋经济试点省,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海洋生物制药的困难主要是缺少资金支持,如不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一切都将前功尽弃。”一业内人士说。
“海洋生物医药在我国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新领域,它不同于化学药品已形成的非常完备而成熟的生产研发体系,其研发环节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除了政府对该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外,业界也应积极有所作为,让这一新兴产业既开花又结果。”业内人士说。
针对当前海洋生物制药研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难关,业内人士认为,必须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财税、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海南对芋螺毒素等海洋生物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近年有较大提高,要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协同创新,推进海洋生物药物的产业化。”张本建议。
“推动芋螺毒素进入临床,成为国家一类创新药物,这是我最大的梦想。”罗素兰坦言:“我国创新药物落后,制药业一直处于仿制时代。生物制药关乎民生,一个新药上市可带动一个产业,具有惊人的价值。”
民福药业公司生产管理处负责人说,政府给予药企相应的资金支持尤为重要,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药物开发企业进行资金投资,解决设备购买问题,同时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支持海洋生物药品的临床试验,为今后海南发展海洋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海洋生物制药是新兴产业,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其发展壮大特别需要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林尤仁呼吁。
相关职能部门也注意到了药企的呼吁。
“医药产业是海南工业鼓励发展的方向之一,其发展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省工信厅副厅长廖强表示:“我省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吸引一些跨国药企进驻海南,同时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药企做强做大。”
“我省将加快海口药谷、定安塔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美安科技新城生物医药园建设,继续瞄准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以商引商;加快完善药谷功能,实现以药品生产制剂加工为主的生产基地向综合性医药产业基地转变。”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他建议,政府要加大对海洋生物制药科研经费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承担国家“重大新药专项”等创新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扶持,实现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
张本建议,海洋生物制药产业是蓝色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制定和创新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税收激励、信贷投放、上市融资等财税金融的政策,建立生产企业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等制度,推进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另外,海南可在学习广东、山东、浙江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省份的经验基础上,提议申请建立国家级“海南海洋生态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级海洋经济试点省,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海南建成南海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基地。(本报海口5月7日讯)
(海南日报 梁振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需求低迷库存高企 国内石油焦市场跌声一片
- 下一篇:石油行业产能过剩趋势将加剧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