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多地疯狂布局
2014/6/20 10:35:4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机器人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多地疯狂布局无论过去是做机床的还是做鼠标的,都纷纷扬言进军机器人市场,这样的景象似乎并不陌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被普遍看好的朝阳产业面前,我们从不缺少“大炼钢铁”般的热情,但缺乏战略规划、技术积累的行业到底能够走多远?毫无疑问,机器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有近700多位机器人领域人士放弃休假从全国各地赶到天津武清。当天一场关于机器人的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台上众多企业轮番登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番推广。可偏偏有不知趣的听众屡次在提问环节重复一个问题,“减速器是自己的吗?伺服电机呢?”在随后的回答中,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声调随后变得有点低沉,甚至有些自卑。
这是一个尴尬的话题。
诚然,在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提高、制造业的转型,成为鼓吹机器人产业前景的主要论据。不论是业内的还是业外的,无论过去是做机床的还是做鼠标的,都纷纷扬言进军机器人市场,分一杯羹。
这样的景象似乎并不陌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被普遍看好的朝阳产业面前,我们从不缺少“大炼钢铁”般的热情,而这一切是何等的似曾相识。
疯狂布局
在会场的另一个小型会议室内,天津本地媒体记者以近乎逼迫的口气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谈天津发展机器人的优势。蔡鹤皋面对话筒,只能从天津有着良好的基础谈起。当天,蔡鹤皋和另一位院士张钹成为天津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顾问。
蔡鹤皋对记者说,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一直处于落后地位,机器人平均占有率甚至低于朝鲜。显然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区域市场,近5年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增长了2倍。中国未来3年内的机器人安装量将再翻一番,其需求空间巨大。
这样一块大蛋糕,不仅吸引了产业界和资本界的目光,也让各地政府发现了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机会。
会议召开地武清区的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了“机器人产业及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基地”。负责人唐万强介绍说,园区先后引进了鼎奇主轴、辰星自动化、纳恩博科技、天瑞博科技等多个国家863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机器人生产研发片区规划了24万平方米的面积,将积极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预计在5年内引进100家相关企业。”
而在此前的《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天津市布局发展工业机器人、警用机器人、安全机器人、矿山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用微创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到2015年,形成年产各类机器人5000个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不仅天津,沈阳抚顺新城号称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山东青岛新区更是规划1000亩土地,欲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重庆也于2013年3月通过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开始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当地的目标是:到2015年,集聚30家以上企业,形成4万台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年产值200亿元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企业,形成10万台工业机器人、100万台服务机器人、1000台特种机器人的年产能,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此外,上海、沈阳、哈尔滨、常州、唐山、徐州提出规划和上马建设机器人产业园的城市多达几十个,以至于某机器人行业网站不得不推出一个精选。这些产业园占地面积一个比一个大,规划产能一家比一家高。
在众多机器人产业园的自我描述中,均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段话:“据IRF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将为3.5万台以上,比2011年增长60%。到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20万台,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美国呼吁“要重新回归制造业”,希望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制造技术,重振美国的制造业;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新工业革命”概念,强调技术创新和结构改革,大力推进新的生产方式包括机器人、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日本、韩国也将机器人列为未来战略新兴技术,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发展计划,这都成为大力发展机器人的有力理论支撑。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也说,虽然各地对机器人及智能产业高度重视是件好事,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的条件,其中的判断标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看是否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包括科研资源、产业资源、人才基础;二是看这个地方是否具有非常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引进技术,建设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三是看当地是否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有材料优势就有成本优势。
“如果没有这三种比较优势,或者这三种优势都不是非常明显,建议就不要盲目介入。”罗军说。
组装工厂?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汽车等行业需求为牵引,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急剧增加,可到目前为止,全球前四大机器人厂商中,甚至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另一个现象是,德国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和日本安川四大机器人企业都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布局中国主要地区。国外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价格逐年下降,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这些国外机器人品牌已经占据国内90%的市场,国内这么多企业占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
几年以后,我们估计又会重复一句已经变成陈词滥调的话,“中国是机器人大国,但是不是机器人强国。”中国投资咨询产业咨询部副经理马楠说。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从科技攻关及实施“863”计划开始,经过“七五”攻关和“八五”、“九五”、国家“863”计划支持的应用工程开发,经历了理论研究、样机研发、示范应用和初步产业化四个阶段。
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多数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关键配套的单元部件和器件始终处于进口状态,一台进口的减速器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35%。受制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难以“自主”,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国外机器人综合能力很强,比如材料的关键部分连接、装配工艺、软件算法等。”马楠介绍说,也有部分企业试图进入这一领域,但是效果还不太理想。如机器人中很重要的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由国产材料做出来的寿命只能一至两年,1年后磨损就非常严重,而谐波减速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速度和精度。机器人的核心算法,国内机器人在轨迹平滑算法上都不够领先,因此打磨、焊接等机器人还是以国外品牌居多。
“在机器人应用上,目前跟机器人配套的很多传感器等相关的控制元器件大多采用国外品牌,这些品牌质量相对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对复杂现场环境实用性也较强。从这些传感器及元器件的角度来说,国内厂家也是有差距的。”
对此,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认为,造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原因是,虽然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是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机器人研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同一技术重复研究,浪费大量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国内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的生产,没能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过剩隐忧
在东北地区一家刚涉足机器人领域企业的厂房内,刚刚粉刷白色油漆的工业机器人机身白花花地整齐排列,远远看去,像羊群一样。企业负责人颇为自信地对记者说,你看这多壮观。
在一家有着几十万名会员的“中国机械社区”网站上,围绕机器人也有着争锋相对的讨论。网友舞飞扬抱怨说:“按照目前各地规划中已经公布的机器人产能目标,已经基本与2015年全球的总需求规模相当。现在什么公司都想做机器人,只要跟机器人搭点边,股价就会涨,连挖煤的都来搞机器人。”
而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赵杰也担心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迅速增长的形势下,大量企业看好工业机器人市场,蜂拥而上造成国内工业机器人恶性竞争,使得国内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利润降低甚至无利润可图,最终制约国产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国际主要工业机器人十余家生产商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足国际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而且还具备扩大生产的能力。”赵杰判断。
蔡鹤皋院士则寄希望于能够经过几年的实践,实现大浪淘沙,那些在技术、经济上具备实力的企业能够沉淀下来,使得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尽管有人认为,几乎所有的新兴产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的初始时代,重复建设和一窝蜂现象难以避免。
然而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阳产业过山车式的发展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期许,机器人产业将不会再走光伏、风电的老路,并获得良性的成长。
而今,机器人产业又站在了发展的起点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高端氟化工产品投资需进一步细化
- 下一篇:质量管理成熟度低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