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年光伏产业或现跳跃式增长
2014/8/26 15:21:0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下半年光伏产业或现跳跃式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光伏产业发展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暖态势,总体处于调整发展状态。工信部预计下半年光伏产业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形成震荡发展曲线,产业仍将保持深度调整态势。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好转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00%;硅片产量18GW,同比增长20%;电池组件产量15.5GW,同比增长34.8%。
受《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影响,光伏行业无序发展态势有所减缓,部分落后产能酝酿或开始退出,产业调整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日益强烈,上半年,我国排名前10的组件企业产量全行业占比近60%,前5家多晶硅企业占比超过80%,集中度持续提高。
其中,光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逐渐好转。截至6月底,多晶硅均价同比上涨29.3%,组件均价上涨7.3%。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多家骨干电池企业扭亏为盈,部分重点企业实现延续盈利。
与此同时,外贸形势也在逐步回升。上半年,我国进口多晶硅4.59万吨,同比增长17%,进口额10亿美元,同比增长38.8%;主要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额约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但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赵玉焕指出,尽管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向好,我国多晶硅产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也仅能满足我国50%的市场需求。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低位运行,加上国外多晶硅企业的低价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较大。上半年虽然陆续有9家企业复工,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在对美欧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自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开始转向日本等新兴市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些市场,国内部分小企业又开始打价格战,以低价供应质量相对较差的产品,这开始影响我国生产组件的信誉。如果企业不在革新技术方面下功夫,这种趋势也不能持续。”赵玉焕补充说。
近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9月1日起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相关企业表示将增加多晶硅产量,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同时,企业也可利用喘息之机,革新技术、降本增效,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利好政策促行业转型
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能源局今年利好政策频出,先是年初制定了2014年新增光伏电站共计约12GW、分布式光伏8GW的计划;近期,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赴浙江嘉兴高新区调研,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嘉兴模式”,解决困扰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系统性难题。
工信部也先后发布了两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并基于此名单,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相关政策扶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出口增加。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各地的具体扶持措施更具张力。北京、河北、山东、上海、河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九省市近期陆续出台涵盖并网、补贴等多方面的激励政策,推进分布式光伏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在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亚太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则为我国光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2013年,亚太地区的太阳能需求量已超越欧洲。据可靠数据显示,2017年前,亚太新兴光伏市场将以每年平均33.8%的速率快速成长,占全球的装机总量将从2012年的7%扩大至2017年的19%。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