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医疗产业化发展还需要什么?
2014/10/23 17:07: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移动医疗产业化发展还需要什么?今年移动医疗成为健康服务业热门,不久前,春雨医生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丁香园获7000万美元支持,挂号网获1亿美元融资,金融资本看好移动医疗,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医疗生态链逐渐建立,移动医疗必然迎来辉煌的未来。
移动医疗提供多种交互方式
目前,移动医疗大都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春雨医生开设线上健康服务,挂号网拥有600家重点叁级以上医院的预约挂号资源,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健康医疗服务深刻改变了医疗服务流程。
据记者了解,目前,移动医疗服务大多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復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且正在深刻改变着医院院墙内的传统服务流程。它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层次需求,深深吸引着医院院墙外产业界的目光。
无需置疑,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的革新协作模式将给未来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变革。线上的医医交互、医患交互、患患交互模式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的效能不断加速,政策法规、医疗管理、从业模式也将“倒逼”重构,未来移动健康、移动医疗行业发展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在互联网医疗投资领域中,移动医疗佔90.32%,其中85%以上的投资超过1000万元。从移动医疗投资佔比来看,App产品佔63.64%,医疗设备佔27.27%。
从全球来看,预计2020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91亿美元。2015年,全球将有5亿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医疗App,在IOS和安卓平台上共有10万个移动医疗App可供选择,数量将比2012年翻一番。目前在全球医疗App用户中,33%的用户是慢病患者,28%的用户是关注健康和健身的消费者,23%的用户是医生。医疗机构开发的App主要为病人提供医院位置、急诊等待时间等信息,也兼具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等功能。
探索科学就医新模式
“利用移动医疗促进科学就医”,10月18日在杭州召开的“2014中国健康大会”即以“移动互联时代的科学就医”为主题,认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在科学就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医院信息化建设大大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明显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突破了地域、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医疗机构或者医生为基石的在线健康教育、在线疾病咨询及患者管理等,拓展出了医患沟通的新渠道,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此外,包括微信、微博、自媒体在内的全媒体传播模式让群众能够快速获取健康信息,为正确理解医学知识及局限性、理性对待疾病及诊治结果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促进科学就医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通过远程医疗技术等移动医疗手段,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
移动健康产品仍需规范
事实上,目前公众最青睐的移动医疗服务是网络挂号与医疗咨询。这是日前健康报和尼尔森开展的“消费者眼中的移动健康”的调查结果。调查方希望了解消费者对移动健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结果显示,老年人对移动健康产品需求较多,而且二、叁线城市的需求高过一线城市。这些结果都颇出乎意料。
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的认知,多数是“手机+互联网+医疗”,认知最多的两项是“网上或手机挂号”和“网上或手机咨询医生”。 其中,36%的被访者知道“网上挂号、手机挂号”, 33%的人知道‘网上或手机可与医生沟通咨询’,知道可以 ‘网上查询化验单’的佔14%。
在地区的分布上,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的概念及相关产品的认知均明显高于二、叁、四线城市,这应该归因于一线城市移动产品的应用在消费者中的教育及推广力度大。在网上或手机挂号、网上或手机咨询医生或专家、手机App上的健康自测的应用尤为突出。其中,一线城市调查人群中,67%知道“网上/手机挂号”,51%知道“网上/手机咨询专家”,这两个比例在二、叁、四线城市的平均水平不超过35%。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的使用更加体现在对“医疗”的刚性需求上,按照比例依次为网上或手机挂号、网上或手机咨询专家、检查结果的远程查询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一线、二线城市消费者使用“挂号”服务的比例更高,叁、四线城市消费者使用“网上/手机咨询医生”更多。此外,一线城市消费者使用“手机App的健康自测或管理工具”的比例(33%)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城市。被调查者认为虽然目前移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还不成熟,可信度不高,实用性不足,但未来前景很好。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移动健康服务作为一个产业的未来尚属“雾裡看花”,面对新兴事物,政府、行业、移动健康业者需要携手合作,厘清法律及政策边界,在行业标准制定和规范,在可持续评估体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帮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助力新医改不断深入,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